博海拾贝 文摘 牛叉的工程师红利…

牛叉的工程师红利…

1

聊下近期听到的两件事。听说的事儿不保证100%正确,但反正我感觉挺靠谱。

一是新疆摘棉花。

摘棉花是一个特别累的活儿,因为要一直弯着腰、工作量还大。以前每到采摘季节,当地老小都会发动起来,还从内地许多省份用专列运民工过去。据说不少本地人都有腰椎盘方面的问题,也算是一种职业病。

后来就发展成为自动采摘,有专门的棉花收割机。但这个机器分不清叶子和棉花,会把叶子和棉花混在一起。低品质棉这么搞没问题,高品质棉就糟蹋了,卖不上价格。新疆产的都是优质棉,这么搞损失很大。

所以目前的主流做法是:先用农业无人机喷洒落叶剂(无污染的),两遍,等叶子落了以后再用采棉机去收割,棉花的纯度就很高。

看起来很简单对么?

难度在于规模化作业和控制,需要维持一个水平较高的工程师团队,根据棉田特点来制定方案并执行,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成本上——否则你还不如请人力来采摘。

欧美、印度都想采用类似的方法,但就是效率提升不上去,和传统手工采摘成本上差别不大。

这里面的核心不是某一项技术,而是整个系统。以农业无人机的制造和维护来说,国内成本是外面的几分之一,这当然不是某一道工艺上特别先进,而是在整个产业链上都做到了效率最优,主要依靠的是充沛的高素质工程师供给。

国外当然也有不少优秀的工程师,但主要在大公司里面、基层工程师和技术员稀缺,所以即便有相关设备,也无法实施类似的棉花采摘方案。

二是高速公路养护。

过去高速公路养护就是请一群民工,每天在路上检修,目前平均年龄45岁。这是个日晒雨淋的苦活,90后没人愿意干。

所以目前正逐步转型为无人化养护,就是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问题,小问题就机器人去解决,大问题再由人来解决。但这个人也不是过去那种干体力活的民工,而是使用高度智能化工程机械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我问这种智能化方案国外出不来么?

答案就是出的来,但不划算。自动养护的成本有两块,一是工程设备的采购,同等水平的工程设备国外价格是国产的2-3倍以上(我问你们买的是哪家设备,答三一和徐工);二是信息化开发和实施的费用,那国外就高到没法算了,几乎不可能,还不如维持传统方式。

我问国外就不能整体购买你们的解决方案和服务么?

答案是可以啊,但人家不愿意。都买了你的,那他们本国的工程设备公司和就业怎么办?

我问你们搞自动化不会影响就业么?

答案是别开玩笑,你能请到90后来吃这种苦算我输。另外现在养护工人虽然少了,但搞信息化和实施的人多了不少,收入也高,无甚不好。

事就是这么两个事,听下来感受颇复杂。

效率提升当然是好事,很值得振奋,现在我们有点同等科技发展水平下无敌的感觉。

但你这头有生产,那头就得有消费,否则这个生产也没有意义。以前主要的买家就是欧美,现在人家不想买了。而我们自己大部分群众还不富裕,目前肯定是消化不了那么大的产能。怎么让群众有钱买买买,可能是现在最重要的问题。

来源:刘备教授 微信号:LiuBeiJiaoShou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149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