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多名美国顶级富豪被神秘中国画家疯狂割韭菜,引起极度舒适!

多名美国顶级富豪被神秘中国画家疯狂割韭菜,引起极度舒适!

今天聊点儿高端、深刻的东西,艺术!

顺便揭露一些“丧尽天良”的社会乱象——

美国艺术家Ellsworth Kelly的名画《绿斑》,2019年卖出160万美元;

1

同样出自Kelly之手的《绿白》,卖出330万美元;

美国画家巴内特·纽曼《Onement VI》,2013年拍出4380万美元;

美国画家塞·汤伯利《黑板》,2015年拍出7053万美元;

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1948年第5号》,2006年拍出1.4亿美元;

美国画家马克·罗斯科《紫色,绿色和红色》,2016年拍出1.86亿美元天价!

是我不懂艺术,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一直以来,艺术画作的价格都在不断刷新纪录,卖出天价却令人“看不懂”的神作数不胜数。

上面列出的这些,好歹是实打实出自大师之手。

而我今天真正要聊的,是一部关于中国画家仿作大师名画卖出8000多万美金,最终令美国最古老画廊倒闭的纪录片——《以假乱真:关于赝品的真实故事》。

光是这样的描述就足够猎奇,片名也是十足讽刺。

关键的是,这个真实的故事离我们并不遥远。

2011年,美国最古老、也是最大的私人收藏机构诺德勒画廊,因为售卖巨额赝品的起诉被迫关闭。

赝品重灾区,就包括上面提到的罗斯科、波洛克等已逝大师的作品,而仿作者是一位名叫钱培琛的中国画家。

赝品事件的“魔幻”程度,不亚于那些“看不懂”的天价画作。

事实上,这两件事情也是完全同步的。

名家画作拍出天价的现象兴起于1995年,罗斯科、波洛克等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得到热捧,他们的画作在苏富比拍出几千万美金,比此前的市场价提高了10倍。

从此,欣赏和收藏艺术品跟普通大众彻底绝缘,成为顶级富人的游戏。

这让一些艺术品贩子,参透了一个财富密码——能卖出天价的抽象表现主义画作,是最最容易模仿的!

其中的佼佼者,是一个名叫格拉菲拉的女人。

她和男友在街头遇到钱培琛,见他画工精湛,便花钱雇他制作假画,再进行做旧处理,形成一个假画作坊。

操作流程就跟《无双》里周润发捡到郭富城一毛一样。

1995年,格拉菲拉带着一幅“罗斯科”的《无题》,找到诺德勒画廊的经理安·弗里德曼。

作为“行家”的安,在看到画的第一眼就暗喜挖到了宝藏。

通常来说,像诺德勒这种享誉世界的画廊,应该对画作的来源、真伪,进行大量的溯源调查和专业鉴定。

其中,溯源主要分为两个步骤。

一是考察画家的作品目录,这是一个艺术家真实作品的完整目录,通常在研究作者的基金会和国家艺术馆里保存。

作品目录被认为是辨别真伪的《圣经》,不在目录中的作品,大概率是伪作。

二就是画作的购买、流通记录,包括购买日期、经手人、交易价格、收藏目的等文件信息。

很显然,这两样东西,格拉菲拉都没有。

但她给安讲了一个故事,说《无题》是欧洲贵族X亲自从罗斯科手上购得,后来X辗转来到美国,传承到了第三代小X手上。

小X对艺术不感兴趣,决定把画卖掉,因为不在乎钱,所以不介意价格,只是唯独对自己的家族身份要求保密。

而格拉菲拉自己,则是X家族的卖画代理人。

听完这个故事,安深信不疑,于是直接跳过溯源调查,甚至省略了专业鉴定中最重要的物理鉴定,直接找了几个专家“视觉鉴定”了一番。

专家看过画后,确认《无题》是真品,并且认为这是艺术研究的一大发现,要补添到罗斯科的作品目录里。

这样一来,安更加放心了。

随后,诺德勒画廊以95万美元买下《无题》,并以83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私人藏家。

上图为赝品,下图的三幅是真品

随后十几年时间,画廊从格拉菲拉那儿买进62幅从未问世的“名画”,转卖之后赚取10倍利润,交易额高达8000多万美元。

考虑到格拉菲拉还曾直接卖给私人藏家,赝品的流通金额,保守估计超过一亿!

受害者多是顶级富豪和社会名流,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苏富比拍卖行总裁多米尼克·德·索尔。

右:多米尼克

世界第一拍卖行老总,竟然被假画骗了钱……让人不得不感慨,有钱人真好骗!

不过,在这十几年间,诺德勒画廊并不是没有遭到质疑。

2003年,高盛集团主席杰克·利维,想在这里买一副波洛克的画,并预付了200万美元。

作为资深银行家的他比较谨慎,要求画廊聘请在艺术鉴定方面最权威的IFAR给画作鉴定。

如果是赝品,他将获得全额退款。

鉴定结果,令IFAR吓了一跳——他们发现那幅画上使用的一种颜料,是波洛克死后20多年才发明出来的。

IFAR确认那幅画是赝品,并出具了16页鉴定报告。

杰克·利维要回了自己的钱。

但画廊并没认错,而是隐藏了报告,第二天继续挂出这幅假画。

更奇葩的是,价格还涨到了1100万美元!

到了2011年,终于东窗事发。

事情起因也很搞笑,画廊经理安的朋友、艺术品研究基金创始人杰克,接到一个案子。

一位私人藏家从格拉菲拉那儿买了一幅马瑟韦尔的画,请杰克鉴定。

杰克想起他在诺德勒画廊看到过一模一样的另一幅画,因此猜想肯定有一副是假的。

鉴定之后才发现,两幅都是赝品!

但此时,安已经不信他了,因为之前找他鉴定的时候,他瞅了一眼说是真的。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杰克一怒之下告到FBI。

格拉菲拉被抓获后,供出自己的男友和“造假大师”钱培琛。

不过男友已经逃回西班牙,钱培琛也脚底抹油逃回了中国。

随之而来的,是十几个连环诉讼。

一群受害者把安和画廊老板迈克尔·汉莫告上法庭,知假售假的画廊假装被骗,又告了格拉菲拉。

只有被骗的富豪们,开心地迎来了正义复仇。

值得一提的是,被告之一的迈克尔·汉莫,正是前段时间爆出“食人”丑闻的好莱坞男星艾米·汉莫的父亲。

他们家族也是美国有名的大富豪。

原告、被告都是行业大佬,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想要围观一场势均力敌的世纪审判。

而庭审也并没有让人“失望”,高潮戏码就是传唤“专家团”作证。

曾经信誓旦旦认定是“真画”的专家们全都矢口否认,当安把来往邮件展示出来后,尴尬的专家们在法庭上原地打脸。

不过,安一边吐槽专家撒谎,另一边自己也是睁眼说瞎话。

她始终咬定自己认为那些画是真的,即使格拉菲拉都认了罪,她还是坚信着自己的谎言……

最最搞笑的是,把那些画家们在世的妻子、儿女找来指认,他们也认为那些是真画,而且画得很好。

最终,这场世纪官司达成了庭外和解。

格拉菲拉被判处9个月家庭监禁,其他被告无罪释放,诺德勒画廊永久关停。

判决一出,舆论一片哗然,都认为罚得太轻。

但法官给出了自己的理由,“事件牵涉的所有人都应该为此事负责,然而只有格拉菲拉一人接受了审判”。

从法官的判决就能看出,“诺德勒事件”是投机的艺术品商、堕落的画家、谋利的画廊老板、敷衍迎合的专家以及挥金如土的买家们,合伙完成的一场共谋。

没有绝对的加害者和受害者,所有人都期望画是真的,所有人都想从中获利,以至于只要骗局不被揭开,就是一场大家都好的共赢。

从结果来看,格拉菲拉这个罪魁祸首也成了画廊的工具。

而制作假画的钱培琛,更是一个枪手和打工仔。

十几年间,他都不知道格拉菲拉把自己的画卖出天价,因此只拿着微薄的薪水。

等他发现自己的画在诺德勒展出,进而要求加薪时,没多久就爆出了丑闻。

画廊老板安和汉莫,反倒赚得盆满钵满。

直到如今,安依然从事艺术品交易行业,并开了新的画廊;失去画廊的汉莫,也继续当着富豪。

整个事件到头来,依然可以归结为“底层输给了资本,艺术屈服于金钱”。

这个带着黑色幽默的真实事件,也能引发我们对于艺术的真假和价值的一些思考。

比如钱培琛,就画工而言,他无疑是个“大师”级的天才。

那为何同样观感的画作,署上大师的名字就值千金,一旦得知是仿作,便一文不值了呢?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一个“第一性原理”——每个系统中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不能被违背或删除。

这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写作、绘画等所有艺术领域。

本质上来看,艺术的价值在于原创性和稀缺性,其中蕴含的既有艺术创造力,也有对艺术本身的忠诚、奉献与敬畏。

尤其是那些大师级艺术家,人们往往是在为他们的成就和名声买单,为他们的人生、为画作背后的故事付诸金钱。

因此在我看来,那些频频刷新纪录的天价画作,我们能否看懂、能否欣赏,都无关紧要。

艺术这东西,有一点最好,就是骗不着穷人!

来源:有部电影 微信号:youbudianying001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6049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