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都发钱等于不发钱吗?

都发钱等于不发钱吗?

12

@langrenly:老胡又出金句,说“有的国家给每个人发钱,但那属于哄大家,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这话分怎么说,比如学经济的肯定都用过曼昆经济学(我们当年就没用,用的自己编的教材……),曼昆这个人还活着,去年还建议美国政府给全民每人发一千美元支票,并表示”虽然要动用约占GDP1.5%的资源,但对美国经济复苏这是值得的“——如果“都发钱等于不发钱”,那曼昆这就是瞎折腾。

鉴于曼老是在全世界主流经济学界一时盛名的人物,信他还是信老胡,这有一个立场选择问题。

如果“都发钱”不等于“不发钱”,那就要讨论到底是都发钱好还是不发钱好——这事儿就深了,长期的看,“全民都发钱一个都不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宏观经济和财政学的内容;但总之与道德评价无关,不能说“货币政策宽松比较善良”或者相反,这不涉及善的价值。

但是短期的讨论,又可以把“都发钱”视作一种均贫富的措施,比如全中国就我跟马云俩人,他有一百块,我就一块钱。

全社会的也只有一种商品,一块钱一个,数量是一百零一个——商品-货币是均衡状态。

现在说给我和马云一人发十块钱,由于全社会就我俩,我俩的钱也只能用于购买一种商品,这就势必造成通胀——东西还是101个,全社会的货币总量变成121块了,物价从一块钱变成了1.19,我们就算一块二吧。

所以补贴前,马云能买一百个,我只能买一个。

补贴之后,我能买9个,马云只能买92个了——这相当于是“损有余而奉不足”,让马云补贴我,但必须注意:补贴我的不是政府!而是马云!这个政策的实质是政府要求富人补贴穷人,与“政府出钱”无关。

再具体一点,全民补贴的效果还跟储蓄率有关,就是富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补贴穷人,要取决于穷人到底花多少钱——花的越多补得越多,比如上例中,我可以买9个商品,但我还是只买了一个,剩下的钱我全都存起来了,这就相当于政策失效,在短期抗疫中完全没有起“均贫富”的作用。

美国是发达国家里,储蓄率特别低的一个,大概只有7%——可以理解为穷人拿到这个一千美元支票马上就得花了,一分都不留,那这个补贴效果就很好。

中国的储蓄率则特别高,大概有三四十个百分点,疫情期间我估计还得增加,所以直接发钱的效果肯定不如美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地方采取“消费券”的原因,盖因为消费券必须花,给钱没用。

——这个简单的道理老胡不懂吗?我看不见得,之所以不好好讲道理而是“有些国家哄老百姓”,那只能说是喜欢看老胡的,往往不爱看太多字儿,更喜欢简单粗暴的“美国就是混蛋,还是中国好!”,这也没什么办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948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