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关于“四行仓库”,你想知道的基本都在这里

关于“四行仓库”,你想知道的基本都在这里

这个话题本来是不准备写,这段时间写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不过这两天后台问的小伙伴非常多,大家理解不了淞沪怎么就打成了那样?四行仓库为啥会成为一个标志?以及战果到底怎样?这周又没想好更新啥,所以就写一写这个话题。

首先要说清楚一件事,关于四行仓库,是一个逐步发酵的过程。最早的时候,其实大家也没多想,后来重庆的报纸对这事大加渲染,建国后新中国也是很认可四行仓库的精神,所以进一步进行艺术化加工,故事版本也一变再变,到如今很多东西已经面目全非。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最早的那个版本。

今天再雄心勃勃一把,把这事从头道来。

1

卢沟晓月

事情的起源是七七卢沟桥事变。

这个事特别无聊,还养了一堆学术专家研究中日谁先开了第一枪,拜托,强盗住到你们家,最后打起来了,到底是谁先开的枪重要吗?

不过这里就有个问题,卢沟桥又不是中日边境。不但不是边境,而且是中国腹地,日本跑卢沟桥干嘛去了?

这个倒也不复杂,这是慈禧老佛爷干得好事,她不是打了列强的公使馆了嘛。列强带着军队武装上访了,然后西太后就跑了。

李鸿章留下跟列强谈判,和列强签了一堆协议,其中一条就规定列强要驻军在各个交通线上,宛平城那一带也就被驻军了。这支队伍,叫“清国驻屯军”,清朝完蛋后,就改成了“中国驻屯军”,一直呆在宛平城那一带。

后来“918事变”后在东北闹事的,那叫“关东军”。从东北一直闹到河北,为了息事宁人,蒋委员长的队伍也从华北撤出,留了一支地方军阀的部队在那里,也就是一个叫宋哲元的人,他带着29军待在平津那一带。

而且当时中国北方并不听老蒋的,分别隶属四个军头:

山西阎锡山;

绥远傅作义 (绥远在现在的内蒙呼和浩特那一带);

山东韩复榘;

平津宋哲元。

image

1937年蒋委员长还把他们几个叫到南京,准备和大家商量好,如果日本再抢地盘,大家不能再忍让了,一起跟日本人打。几个军头都默不作声,大家对蒋介石一点信任都没,都觉得他会像当初卖了张学良那样把大家都给卖了。而且宋哲元根本就没去参加这个会议,老蒋在中国北方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宋哲元自己有想法,他不相信老蒋,他更相信日本人,跟日本人私下打得火热,还互相派足球队搞友谊赛,日本人还送了他几门炮,一度亲热得快要在一起了。

随后就爆发了“卢沟桥事变”。

这里有个有意思事。其实卢沟桥事变并不是发生在卢沟桥,当时记者们也没去实地看看,只是听到卢沟桥方向传来枪声,又捕风捉影听说好像是什么桥(其实是平汉铁路的“铁路桥”),也就这么叫上了。

当时日军的“中国驻屯军”下级军官,没有得到上级示意就跟中国军队打起来了。如果大家理解不了,这事相当于美国驻日本冲绳的海军,未经特朗普同意,自己决定把东京炸了,就这么个效果。

我刚才说的是,“中国驻屯军”6000人进攻了宋哲元的8万人!而且日本人的武器并不占优势。

卢沟桥事变后,老蒋也慌了,毕竟东北那是张学良他们家的地盘,东北丢了大家都骂张学良。如果把北平这个“八百年故都”给丢了,他可就要上史书了。所以第一时间给宋哲元发电报,说走点心,请尽快动员所有兵力,一定要守住宛平城,守住北平,中央军马上出发去帮你们。

但是宋哲元有自己的想法,坚持跟日本人和谈,准备等和谈解决后,自己就可以继续在北平小王国里呆着,不用中央军过来。

所以宋哲元一直举棋不定,既不让中央军上来帮忙,也不好好备战,直到日军开始大规模增兵,他才知道彻底没救了。他把烂摊子丢给了小伙伴张自忠,张自忠也没法力挽狂澜,只好带着29军剩下的人撤出了平津。赵登禹他们几个这个过程中战死了。

回到南京后,张自忠被全国人民一起骂,说他以前不是跟日本人关系很好吗?不是搞联欢吗?怎么把平津给丢了?丢失了平津还有啥脸活着?幸亏活在民国了,要是在大清早就推到菜市口去了。

张自忠一直生不如死,痛苦不堪。终于在3年后的1940年,在襄阳,身为集团军司令的他死战不退,阵亡在了前线。这是八年抗战中中方阵亡的最高级别军官,按理说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死,一般集团军司令离战场几十里很正常,他这是用死来证明清白了。

张自忠死后的当天晚上,他们29军猛将师长黄维刚带着敢死队抢回了张自忠的尸体。日本人相对也很讲究,当时航空队请示说需不需要用飞机追着轰炸,日军指挥官制止了,他们也敬重这样的英雄。

张自忠尸体抢回后,随后举行了国葬。

多说一句这个29军,这支部队在抗战中表现依旧很好。刚才提到的猛将黄维刚在抗战中依旧表现勇猛,但是作为地方杂牌,老蒋一直对他们没好脸色。抗战结束后只剩下了两万人,分属两个军,这两个军在淮海战役关键时刻战场起义,直接导致国军防线洞开,成为国军淮海战役崩溃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2

全国抗战

就在京津陷落之际,南方的庐山上正在开会。

1937年庐山会议其实不是为了七七事变胜利召开的,这个会议筹划很久了,重点是想研究下接下来的教育和其他民生相关的工作,这也是为啥叫了一堆学术大佬上山。

不过既然上山了,七七事变又爆发了,那大家就一起商量下该怎么办吧。

会议上整体的气氛是抗战到底,除了胡适他们几个。胡适更过分的是找到蒋委员长,说日本人不就是要东北吗,给他们不就是了,和平要紧。

蒋介石就跟看神经病一样看着胡适,要不是不能发飙,蒋介石早就脱下鞋抽胡适嘴巴子了(蒋的侍从室的人经常被他脱下鞋打)。胡适还跟蒋说,日本经济扛不住了,咱们再退几步,说不定日本人就不打了。

蒋介石更加崩溃了。拜托,日本近一半的财政投了军事,国家工业的60%是军事工业,他们就是要打仗才能不内爆,你把东北给了他们,他们马上就要华北,到时候他们要北京和蒙古你给不给?要山东怎么办?是不是把孔庙也挂个日语牌子?

多说一句,蒋一直都需要胡适的支持,所以对胡适一直客客气气,但私下里无限鄙视胡适,骂胡适的话要多难听有多难听,在给蒋经国的信中说,说胡适无道义,无人格,大蠹贼。

胡适死后,蒋在日记里说,“晚,闻胡适心脏病暴卒”;过了几天还不解恨,又说“胡适之死, 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 乃除了障碍也”,此外还说胡适“心理变态”——我才发现这个词原来民国就已经有了。总之,可见老蒋对胡适是多么的鄙视。

而且这里有个误区,不少小伙伴喜欢说蒋介石硬骨头,抗战中坚持不投降。其实这个问题有个大误区,这不是蒋介石愿不愿意投降,关键是中国老百姓和大小知识分子接受不接受做亡国奴;如果大家坦然接受了,那就是元朝征服南宋。其实元朝攻南宋的队伍基本都是汉人,包括后来满清灭南明,其实都是汉人的军队,也就是汉人已经跟了蒙古人和满清人。

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民族主义一说,对于老百姓来说无所谓。朝廷上坐着谁都跟自己没关系,自己只是换了个皇帝,换谁都是过日子,无所谓。

唯一对朝廷有义务尽忠的是士大夫,所以宋朝士大夫在亡国后跳海或者去南洋了;明朝士大夫不要脸,也无所谓,继续去清朝当官了。

民国知识分子大部分也有几根硬骨头,小知识分子们,比如毛教员他们直接扛枪去干革命了,大知识分子比较虚,干不了体力活,不过他们当中还是有不少人表示国家要是亡了他们就去跳扬子江,反正拒绝跟日本人合作。

也就是说,到了1937年,民族主义已经觉醒。老百姓看日本人是“外族”,心态已不再是明末那种心态,民心就是抗战到底,谁不抗战谁就自动失去了合法性。

蒋委员长的态度其实不重要。汪精卫投降了还有蒋介石,蒋介石投降了还有李宗仁,就算他们都没了,还有延安的毛教员,只要人民不愿意做亡国奴,总会推选出来领袖领导抗战。

美苏的物资如果全部给了我党,反而更好了。一点也不夸张地讲,有哪些物资,1941年左右就可以在长江以北对日军展开大兵团决战,正如1945年我党十万干部赴东北,1948年百万大军重入关,1951年四野主力就已经过鸭绿江准备迎战地球上最恐怖的一支军队了。

关于怎么打日本人,大家应该也知道,我再重复下吧。

其实早在“918事变”之后,蒋介石的参谋部已经在沙盘上反复推演过了,大概心里有数。

大家看地图就知道,我国别看地盘大,核心区总共四块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华东平原,关中平原。如果日军迅速占领了这四块地,中国的有组织抵抗也就彻底废了,到时候中国就跟法国似的,国内没有正规军,只剩下游击队了。

如果日本从平津出发,坐着火车一路南下,沿途攻陷各个大城市,那我国四个平原很快只剩下四川一个了。

所以蒋委员长一伙想了个办法,把日军精锐吸引到上海来,让日军从南往北打。

这一部分大家都是知道的,快被其他人给说烂了。但是有个问题几乎没人谈,也就是蒋委员长这套想法实现了没?

当然没有啊!

很简单的道理,日军参加完上海会战攻陷了南京,发现蒋介石跑重庆去了,依旧不投降,日军很快就坐船重新回北方去了嘛,然后重新从北向南打。而且说日军是“机械化”部队真是抬举他们了,其实日本是“骡子化”部队。

这就是为啥抗战爆发后,一次接一次地爆发了以下会战: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长沙会战。

image

大家看地图就知道了,依旧是从北向南,逐步占领了中国最大的那块平原,显然淞沪会战没起作用。唯一的好处是拖延了点时间,国军把武汉的工业物资搬到四川重庆去了,顺便苏联的物资也已经运到,武汉战役时就能看到苏联飞机在天上跟日军狗斗。

不过日军显然没想到,从北向南依旧非常难,打到武汉时后勤线已经太长打不动了,所以1938年武汉战役之后双方就转入了僵持。

日本想了一堆办法攻重庆,比如先攻长沙,再进入广西,从背后入川攻重庆。不过他们去打长沙打得非常艰苦,长沙成了中日的平衡点,双方在这里反复争夺,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精锐被拉到太平洋,中国这边竟然偶尔开始以少胜多了。

既然计划已定,要去淞沪打会战,驻扎在全国各地的兵员迅速运动起来。中央军、桂军、川军和滇军都拿出自己压箱子底的队伍来开赴淞沪,红军也渡过黄河进入山西(当时山西正在打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和淞沪会战是平行的,也就是国军正在淞沪拼杀时八路在山西袭击了日军),甚至长期摇摆、游离于中央之外的西北马家军也派出一个骑兵师,准备参战。

日本境内也在准备动员。从东京到仙台,从九州到熊本,无数士兵在夹道欢迎的老家人民的簇拥下登上军舰,腰间挂着家人寄来的“千针缝”,兴奋地向四周挥手;周围的老百姓也向他们挥手,祝愿他们打劫愉快。原子弹下无冤魂,一点都没夸张。

日本也制定了好几个作战计划,其中一个就是准备先攻上海,再攻南京。攻陷南京就像1871普鲁士攻入巴黎似的,法国人反正投降了,日本人估计中国也会投降。

所以双方的目标全是上海,上海的战役一触即发。

3

淞沪会战

我这个号一般不愿意说大家都知道的,比如上海狭小,日军大炮厉害等等,这段时间估计说的人也比较多了,我重点说点别人不咋说的。

当时张治中(上边牺牲的那个叫张自忠)给蒋出了个主意,说日本在上海日租界那一带有三千陆战队,还有一千武装侨民,咱们打这些人,日本主力部队就会过来支援,这样日本的主力不就被吸引到上海来了嘛(中方不知道日本早就准备来上海了),而且把这些人灭了,清理了滩头,就可以防止日军登陆。

张治中带上国军精锐的87和88两个德械师——88师就是我们之前提到的飞将军孙元良的队伍,去找这些日本人的麻烦。

不过国军还没出动,消息已经走漏,最高作战会议上做记录的秘书竟然是个汉奸。这货第一时间就把国军要进攻日本海军陆战队的事给透露出去了,导致日本已经有所准备。

等到张治中去打日本人的时候,发现完全打不动。打了好几天没打下来,日本那边的援兵也来了,接下来就是各种“血磨坊”,日本大炮非常厉害,上海又没有防御工事,打得惨极了,我就不细说了。

国军里当时也不都是糊涂蛋。“小诸葛”白崇禧去过一次上海,他看完整个战局之后,果断建议蒋委员长别在上海耗下去了,上海已经没救了,根本就是在白死人。

不过蒋委员长有他自己的打算。那一年10月30日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国际会议,蒋介石对这事寄予很高的希望,希望”使各国怒敌,作经济制裁,并促使英、美允俄参战”。大家看出来了吧,蒋委员长把自己当成叙利亚了,指望大国介入。

唐生智后来说,蒋委员长亲口跟他说,“上海这一仗,要打给外国人看看”。

所以上海的战争无论如何也不能在10月30日结束,如果结束了,列强看生米煮成熟饭,可能也就不管了。

这个背景下,国军在前方浴血奋战,一天打掉一个师,但蒋介石依旧坚持耗下去,准备耗到国联开会。

中国在指望国联开会,日本也知道,尽管日本早就不要脸了,而且估计美英不会介入,毕竟日本才是美国最大的客户,美国的石油和钢铁巨头都跟日本战争工业绑死了,日本不信美国会管这事。

不过为了防止万一,日本还是调集几乎所有能调得动的队伍加入了上海会战,东京的总参谋部制定了“十月攻势”的作战计划,要赶在10月30日之前结束上海的战斗。

然后就搞出来一个幺蛾子,11月5日,日军从国军背后在杭州湾登陆,国军被包围了。

image

后来李敖笑话蒋委员长,说老蒋手底下的一群人都是猪,还天天看戚继光,戚继光打倭寇,倭寇就是从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的。

这事确实是个未解之谜,因为国军上层军官很多都在日本留学过,从背后登陆或者侧面发动侧击,这是写在日本战术操典里的东西。不知道为啥国军对这事并没有上心,让几个杂牌给看着后背,然后就被捅了一刀。

国军被包围了,有序撤退已经不可能,发生了崩溃式的大溃退。这是战场上的大忌,一旦发生溃退,会把重武器丢个精光,而且对士气造成不可逆的损伤。果然,国军士气一落千丈,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中再一次一败涂地。

4

四行仓库

我看不少人以为,是这个时候八百壮士留下来跟日军死磕到底,其实不是,八百壮士比这个早。

在10月26日,国军就守不住苏州河北岸了。如果继续在北岸坚守,结局想也不用想会导致整个大兵团全军覆没。

但如果全部撤到南岸,蒋委员长担心外国友人觉得中国的抗战就是个大笑话。自己本土上作战,都被人赶河对岸去了,所以蒋希望再抵抗几天。

这就麻烦了,前线实在是顶不住了,每一分钟都有大量士兵战死,怎么办?

蒋介石侍从室后来出了个主意,说把国军里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留下来,散成以班为单位,依靠苏州河北岸坚固的建筑物和大小村庄,打游击战,跟日本展开巷战死磕,尽管结果不会太好,不过应该能迟滞日本几天,国联马上就要开会了,迟滞一天算一天。

为啥会出这么个主意呢?因为国军之前“剿共”的时候,红军大部队长征去了,其中一部分和受伤的那些人留了下来,归项英和陈毅领导(这些人就是后来的“新四军”,新四军抗战结束后去了东北一部分,形成了“四野”的部分骨干),继续在山里打游击,可把国军给烦得不行,到后来也没剿灭,所以蒋介石侍从室这个时候把这事给想起来了。

一个电话打到上海前线指挥部,要求留下88师分散游击,抵抗到底。

孙元良听说要把他们的队伍留下,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这是自杀性任务啊,而且自己的部队会打到全军覆没,到最后88师番号取消,自己这个师长可能也要被迫殉国了,这不闹嘛。

赶紧跑到顾祝同那里一顿说,说留一个师也是牺牲,留一个班也是牺牲,而且部队里新兵太多,分散了根本没有战斗力,要不留一个团?

顾祝同显然没领会蒋委员长的电话精神,所以被孙元良给忽悠懵逼了,想了想就同意了,留一个团。

孙元良一转身就留下来了400人的一个营(国军当时三个营组成一个团,也就是说留了1/3个团),对外声称是800人,而且这400人里,老兵数量不足20%,全是新兵蛋子。

为啥留下谢晋元呢?因为他之前是蔡廷锴19路军的人,隶属福建军阀,不是国军系统的,后来才加入了88师,不是亲生的,所以把他留下了。大家应该经常听说“封建军队”,啥是封建军队?这就是。

孙元良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他留了一支特种部队。孙元良这人极其不靠谱,根本就没这么回事,因为当时的营长杨瑞符后来在1939年有本书,《孤军奋斗四日记》,那本书里说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很多还是小孩。其实大家看那张著名的照片,也能看出来一二,本文这一节也是以那本书为准。

日本人的进攻过程整体没啥可说的,日军大部队已经去追国军大部队去了,四行仓库附近只留了几百人,一、两辆小坦克。

27日,这是激战第一天。据杨瑞符和谢晋元后来回忆,日军动用了两百人左右,双方互有损伤,国军一名爆破手带着一捆手榴弹炸掉了一辆小坦克,双方互相射击扔手榴弹。谢晋元报告孙元良说是打死80人。

28日,一小股日军潜入仓库,发生激战,说是打死20人,日本人想近距离爆破,是一个班长绑上手榴弹跳下去,据说炸死20人。谢晋元自己射杀了一个日本兵。上报孙元良说全天打死40多人。

29日,日本飞机盘旋了几圈,看着想投弹,后来没投成,因为租界的煤气罐就在附近,日军担心扔歪了把煤气罐给引爆了。有几辆小坦克应该是路过,开到仓库前对仓库一顿射,准备压制仓库里机枪,掩护日军冲锋;不过仓库里继续还击,小坦克看着没效果,开走了。这一天上报说打死20多日军士兵。

30日,日军抬过来几门平射炮,对准仓库一直打,打了几个洞。仓库里士兵从洞里向外射击,和日军一顿对射。咱们现在看到的四行仓库上的那些洞,就是这一天打出来的,共有420个枪眼,应该是互相没打死几个人,中方说是打死日本七、八个人。

image

下边这个就是平射炮,咱们现在看着好像稀松平常,其实如果看过抗日回忆录,就知道这个武器非常凶残,专找我方火力点,而且日本人有操作这个武器的神奇技能,一打一个准。

image

当天晚上,谢晋元率部撤退到了租界,四行仓库保卫战结束。

谢晋元上报孙元良说是打死日军150到200人(也有可能是孙元良自己编的)。

日军自己说是伤了40个,死了1个。

台湾那边仔细考证后说是20个,因为我们上边说的那本书里说是大概20人,杨营长自己在现场,应该是比较权威的,大家自己选择信哪个吧。

我个人觉得1个太少,200个太多,日军受伤的加上死了的,100个左右吧。谢晋元部阵亡了9人。

至于最近那部电影里有个剧情是国军抓到几个日军俘虏,让士兵们练射击,这就有点过了。在1941年之前,抓到一个日本兵比杀二十个都难,1937年应该是日本单兵素质的巅峰,宁可自己给自己一枪都不投降。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纳闷了,就这?

是的,就这。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我前文铺垫了那么多,大家也看出来了,中日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四行仓库尽管日本不敢用重武器,不过就算互相远距离对射,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日军在这方面的技能远远强于国军。你说国军死的比日军少,也不是不可能,但如果这个数据悬殊太大,很负责任地说,军事爱好者都不太相信。

四百孤军进入租界后,随后被缴械关进了“孤军营”,在那里度过了四年时间。

后来汪精卫投降了日本人,成立了一个新的南京政府,与蒋委员长的重庆政府对抗。汪精卫的小伙伴陈公博当上了上海市长(这人是个三姓家奴,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参加过“一大”,后来跟了蒋介石,后又跟汪精卫一起投降了日本人。1946年被枪毙了),他想让谢晋元这样的英雄出来跟他一起当汉奸,被谢晋元拒绝后,汪精卫的情报部门“76号”买通了几个兵痞把谢晋元给杀害了。

上海当时已经沦陷,成了日本人的地盘,不过还有25万人为将军送葬。谢晋元也是国共都高度认可的爱国将军,这就叫“人心所向”。

1941年太平洋战争开打,日军跟英国人也翻脸了,冲进了租界,把这四百人送到了各地做苦力,一直到1946年日本投降,这些人才回到上海。

5

尾声

如果从战绩角度来看“八百壮士”,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们后来之所以成了英雄,并且被国共一致认可,主要是因为他们“抱定必死决心孤军奋战”,这种精神在几乎所有时空都是被认可的。

汉朝耿恭孤军战匈奴,被营救回到玉门关的时候只剩下了13人。

唐朝时期安西孤军为国家戍守边疆45年,最后全部战死。

美国也有那句著名的“Remember the Alamo”,说的是德克萨斯孤军全部战死在了阿拉莫的事。

再过几百年,人类进入太空,这种精神依旧灼灼生辉。

不过有一说一地讲,在淞沪会战里,四行仓库远远不是整个淞沪“最悲壮的一幕”,远远不是。四行仓库这么著名,跟后来国府大规模造神有关,报纸和媒体连篇累牍,希望通过这事鼓舞抗战决心,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规格越来越高。

就这个事本身而言,在“一天干掉一个师”的淞沪战场,比这惨烈地多的是。

之前有个电影,叫《捍卫者》,说的是姚子青营,死守宝山城7天7夜,全营全部战死。川军的一个师上去,三个小时之后全部打光。东北军67军,金山阻击战后一万五千人只剩400人。在1937年10月21日的国军攻势中,六万广西“狼兵”一天之内全部被打残,被迫退出战场转入休整……这类事情在淞沪战役基本是日常。

所以四行仓库保卫战很伟大,但远远谈不上“最惨烈”,“最悲壮”等词。

image

不过文末还剩下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释:

为啥1937年跟日军打成这样,十来年后,竟然可以在朝鲜撵着美帝跑?要知道,美帝打日本可是碾压式的,一个美国兵可以换五个日本兵。

问题出哪里了?

其实不复杂,这十来年中国这边装备变化不大,唯一变化的就是组织能力,我们前边写过一篇文章,把这事说得很清楚了。《原创 || 朝鲜战场上那支神一样的部队》,这支神一样的部队就是个例子,滇军的战斗力一开始不如桂军一些,淞沪战役的时候他们没能及时赶到,不然结果不会比桂军那六个师强,估计也是上去之后直接打残。

这支部队在国军序列里属于杂牌,一度沉沦到逢战必败,江湖人称“60熊”,差点被解除编制,后来在辽沈战役转到我党这边后,随后在朝鲜像神一样屡立奇功。去年国庆阅兵的百面军旗里还有一面是他们在朝鲜拿到的。

加入我军之后,他们不再担心友军临阵跑路,也不再会像炮灰一样无谓地扔到前线去消耗;而且搞的是大规模运动战,围歼战,穿插渗透,而不是低级的“堑壕战”,那是“一战”时候的水平,你扎一堆,可不是容易被炮兵集中轰炸;也有了大兵团的协同作战,而且大家是纪律和信仰组织起来,不再是单纯当兵吃饭,遭到重大伤亡的时候不会丢下阵地跑路,导致全线崩溃;军官们也不会根据“是不是嫡系”来决定哪支部队去送死,哪支去领赏。

这样的部队,只要装备不是差太多,也可以打出漂亮的运动战,而不是人命往上堆的“人海战”。

文章结尾引用一下那篇的一段话吧,感觉非常应景:

在1952年的15年前,也就是1937年,百万国军在淞沪被几个日本师团全部打残,随后南京陷落,发生大屠杀,十五年后,依旧是国军投诚过来的队伍,能在朝鲜跟美国一较高低,攻陷汉城,阻挡美军北进。所以问题不在人种,而在于组织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而且不要泄气,如今我们能从低估走到现在,将来就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来源:九边 微信号:ertoumu893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5324/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