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有一天发达了,就回老家去炫耀……吗?

有一天发达了,就回老家去炫耀……吗?

截屏2020-06-05 下午8.21.39

作者:张佳玮(来自豆瓣

司马迁写项羽与刘邦,处处有对照。

比如,俩人都见过始皇帝巡游。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的盛气,刘邦的野心,一言可见。此后二人的命运走向,也差不多定了。

另一组对比,比较隐性。

项羽入咸阳后,决定东归彭城。还有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衣锦夜行这个成语,就这么来的。

彭城四战之地,利于进攻出击,不利于防守。后来刘邦一度拿下彭城,就被项羽奔袭,一顿爆锤,打飞了。

回彭城,也的确很合项羽二十七岁的年纪、喜欢出击的作风。

当然,主要是为了富贵归故乡嘛,显摆。

当日有人劝项羽留在关中,项羽不听,那人出门就说楚人沐猴而冠,被项羽油炸了。

刘邦定天下后,就没有考虑富贵归故乡。

他本来想定都洛阳,但刘敬与张良,都劝他都长安。刘邦听了。

刘邦算是现在江苏地区出生的人,离乡时都四十多快五十了,此后长居关中。想想饮食气候,那适应起来可未必舒服啊。

但刘邦终究还是留下来了。

这个决策,也可见刘邦与项羽的不同。

刘邦不是不爱故乡,不是不想回故乡。

后来刘邦还乡,有段著名的场景:召集故人父老子弟喝酒,教一百二十个小孩唱歌,亲自唱: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亲自起舞,慷慨伤怀,流泪了。

刘邦对父老乡亲说的话也真诚:开头就是一句:

“游子悲故乡。”

所以,虽然定都关中,但他“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之后,很实在地,免了故乡百姓的徭役赋税。

对故乡是真的好。

哪位会问了:既然这么好,干嘛不跟项羽似的,定都故乡呢?

这就是刘邦与项羽的不同。

项羽年轻,感性,爱出击。用人唯亲,也乐意在自己舒适的环境里。年少富贵,名震天下,回故乡,多威风。

刘邦起兵时已四十七岁,也感性,也有脾气,但老成谋国。

他爱故乡,爱到起舞唱歌流泪,世世免徭役。但涉及到定都,那就是天下大事,那就不是个人情感所能左右的了。

《史记》里,各色写刘邦惫懒无赖,不失流氓气;但他与一般流氓的区别恰在于:脾气归脾气,做事归做事。撒完泼生完气,从善如流。

韩信写信来,要封假齐王。刘邦大怒,骂人,这是情感支配。骂完了,陈平一踩脚,反应过来,立刻又接茬,说韩信没出息,当王就真王,当什么假王!——直接封了韩信一个王。

流氓般的脾气,机器人般的冷酷。

是为刘邦。

刘邦有没有过炫耀的冲动?有没有过“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劲头?

有的。

他称帝后,曾经当着群臣跟自己爸爸撒娇:“你当日说刘仲产业比我多,现在我俩产业哪个多?”群臣哈哈哈,刘太公那脸色我都想象不出来。

但他终于,还是没定都沛县吧。

这方面,他的手下败将项羽就比较看意气了。

其实,韩信也有点这劲头:话说韩信富贵后,回去做两件事:

——当日给他吃饭的漂母,还以千金。是所谓一饭千金。

——当日胯下折辱他的,给了官位,显示自己宽宏大度。

这两件事,可见出韩信骨子里,还是“国士报我,国士待之”的脾气,和项羽一样,总还得回去威风一下子。

所以他才会有天真的幻想,“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

殊不知刘邦是个感情归感情,理性归理性,思乡却不回家的人啊。

元曲里有一出名段,睢景臣的《哨遍·高祖还乡》,写得绝妙。

写一个乡民眼里,看汉高祖还乡。先是一切威风凛凛,弄些我们没见过的仪仗、大作怪的衣服。然后车上下来个大汉。我仔细一看,认出来了,气死了:

你不就是那个姓刘的吗?你老婆不姓吕吗?你做亭长时喝酒,你跟我喂牛切草,你以前怎么欠我的钱,我都记着呢!怎么你这个刘三,就更名改姓叫了汉高祖!

这一段,的确是戳穿了泡沫,嘲讽了刘邦少时的嘴脸,看着真是痛快解气:

你这个装模作样的汉高祖,还不是乡里出来的刘季?

但换个角度想。

刘邦的确是个亭长出身的无赖,皇帝的确与每个乡民一样,是普通人。

然而刘邦本身功业,的确也够了不起。开汉朝基业,承秦制,开创文明。个人私德如何不提,成就是真足够传奇的。可说是影响到如今我们每个人。

而在乡民眼里,这些都没啥鸟用。

所谓皇帝车驾,在他眼里也不过是“没见过的仪仗,大作怪的衣服”。

我有时想想:项羽的所谓富贵归故乡,会如何呢?

他回到彭城,威风凛凛地对乡民说,自己破釜沉舟、解巨鹿之围、降伏章邯、分割天下……乡民们到底懂不懂他在说啥呢?

类似的,刘邦回去唱大风,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乡民到底知道海内包括哪里?知道四方是哪里吗?毕竟,刘邦的父老们大多数,都没出过本乡吧。

刘邦也就是自己抒情一下而已,估计乡民们也未必理解。

刘邦估计也明白这点。

项羽认为富贵了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大概是得回去了才够威风。然而这点所谓富贵归故乡,其实更像是本人对故乡的一点执念。

就像许多看个爽的故事,都很喜欢“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然而真实现了,真的很有趣么?

还是《史记》里的故事:

苏秦穷困时嫂子对他很糟糕,苏秦佩六国相印权倾天下时,嫂子就谄媚。

苏秦明知故问:嫂子为啥如此?嫂子答:

“因为你位高而多金。”

所以了,如果以“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也可以,但别太当真。

因为每个人对其他人的了解,总是有限的,你无法让希望说服的对象真正服气。

更大的可能是,你强大到了超越对方认知的地步,对方却意识不到。

就像苏秦合纵六国,可是对嫂子而言,也不过是“位高多金”而已。

许多人理想中的富贵归故乡,“让你们高攀不起”,其实并不一定是能慑服对手,更可能的结果是:

夏虫语冰,鸡同鸭讲。

就像无论你多大了,做了什么,过年时回故乡,还是会被七大姑八大姨问:

挣没挣钱?讨没讨老婆?生没生孩子?你小时候我还抱过你呢……

已知:人是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

已知:绝大多数的人,根本不在意别人具体的生活是怎样的。

所以,如果是以“博得乡里乡亲的羡慕”为目标,效果其实不会太好。更可能是如苏秦般纵横六国,却只被理解为“位高多金”。

既然世上绝大多数人,实际并不理解你,残忍点说,也并不关心你实际怎么样,只在意一些看得见的、容易理解的,比如位高多金之类……

那么,就,不必抱着“要让看不起我的人吓一跳”的心态,随时在意他们的看法吧?

做好自己该做的,让自己开心,比较重要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348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