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科学补碘,拒绝谣言

科学补碘,拒绝谣言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与新陈代谢、大脑发育等密切相关。碘含量的异常会引发多种疾病,过多过低都不好。

2020 年 5 月 15 日是中国第 27 个「防治碘缺乏病日」,经过多年的努力,各类监测或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但是,仍然不时有些和「碘」有关的谣言在流传。

为了指导「科学补碘」,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中国营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 2018 年共同制定了《中国居民补碘指南》(下称指南),也为扫除这些谣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谣言 1:现在大家体内的碘过量了,要改吃无碘盐
这个谣言的依据一般有两点:

从 1993 年中国大力推行食盐加碘政策开始,已经补了这么多年的碘,早该补足了;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海鲜吃的多,海鲜里碘含量比较高,所以不用补碘了。

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但是经不起仔细推敲。

首先,为什么要推行食盐加碘政策?这是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 3 个月,所以需要持续补碘。

人体获取碘的方式主要通过膳食,包含食物、饮用水及加碘食盐。大部分地区的居民每天从饮水中获得的碘约为 10μg,从食物中摄入的碘约为 25~50μg,远不能达到每日 120μg 的需要量,必须通过加碘食盐来补充。按照食盐碘含量为 25mg/kg 来计算,每天摄入 5g 食盐,烹调损失率 20%,从加碘食盐中可摄入碘 100μg,轻松补足每日所需。

其次,海洋食品中碘含量的确较高。但是很多调查显示,包括沿海地区在内的居民实际上对这些富碘食物的食用频率和食用量都较低,不能独立满足碘需求,还需要补充加碘盐。

谣言 2:加碘盐和甲状腺癌高发有关

近些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的确在增加,并且主要以直径小于 1.0 厘米的微小癌增加为主。

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食用碘盐或碘摄入量增加与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全球主要国家无论是否采取补碘措施,无论碘摄入量是增加、稳定或下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都在增加。

据指南介绍,国内外学者分析认为,当前甲状腺癌的「高发」部分归因于群众就诊率和健康体检率明显上升,并与高分辨率 B 超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对隐匿癌或微小癌的过度诊断相关。

而且,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具有惰性进展特点,恶性度低,预后良好。患者不用过于紧张,只需要听从临床医生要求,进行正确治疗或跟踪观察即可。

谣言 3:碘酸钾作为碘强化剂不安全

因碘酸钾比碘化钾稳定,中国及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采用碘酸钾代替碘化钾作为食盐的碘强化剂。但碘酸钾是一个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物质,的确引发了社会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针对碘酸钾碘盐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证实食盐中的碘酸钾经各种食物烹饪后都能转变为碘离子和碘分子(挥发损失),总转化率可达 99.7%。因此,加碘食盐经烹饪后,碘酸钾几乎不再存在,不必担心碘酸钾碘盐的安全性问题。

谣言 4:加碘盐能防辐射

碘的确能预防放射性 I-131 的摄入。但这是需要通过服用碘片才能实现的,而碘片的常规含量为 100mg/ 片。

中国大部分地区选择碘盐的含碘量一般约 25mg/kg 或 30mg/kg,要达到碘片同样的碘量,一次需要摄入三四千克的食盐。因此通过食用碘盐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是无法实现的。

而且,碘片并不能预防其他放射性物质的辐射。至于衍生出来的加碘盐能预防电脑手机的电磁辐射的说法,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
虽然大部分人都需要继续食用碘盐,但是也有例外。
对于水源性高碘地区的居民和部分甲状腺疾病患者,需要食用无碘盐。
对于妊娠和哺乳妇女,现有的加碘盐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碘(约 240μg/ 天),还需要通过饮食或药物的方式来补充。
对于婴幼儿,则是通过奶粉中加碘的方式来满足需求。
缺碘或碘过量都不利于健康,如果实在对自己的碘状态想一探究竟,可以考虑到医院去查一下尿碘含量,咨询一下医生。

来源:无码科技 微信号:noCodeTech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5295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