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小米、得到抢着出电纸书,微信读书笑而不语

小米、得到抢着出电纸书,微信读书笑而不语

这两天,小米和「得到」相继宣布推出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

我望着泡面上盖着的Kindle voyage沉思良久:一次出两块泡面盖,是现在的年轻人一碗泡面吃不饱了吗?

01

迟到的小米阅读器

小米,确切地说「多看」,是我认为最早应该推出电子阅读器的。

在Kindle还没在国内成为潮流时,刷「多看」系统来改善Kindle原生系统的诸多bug和优化电子书个性化排版,是最实用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排版引擎,当年业界领先。

靠着破解Kindle原生系统起家的「多看」一度让人惊艳,当年论坛也是开发迭代讨论的热火朝天。内置「多看」系统的阅读器在当时应该是水到渠成。

而我等来等去,等到的却是「多看」被小米收购,然后逐渐沦为二流的系统内置app。

在海量的版权内容和网文版权化进程中,「多看」阅读没跟上,结果我们看到了,联合咪咕的网文资源,Kindle出了Kindle X 咪咕版。基础版、低价位,一时间收获了不少年轻用户。

而在第二波知识付费的潮流中,缺少内容支撑的「多看」在app优化和体验上已是天然缺少升级空间,跌落神坛毫不意外。

这次小米推出的众筹款「多看电纸书」是迟到了,但还算恰逢其时。

近几年借助Kindle、掌阅等的训化,市场用户对电纸书的接纳度显然已经相当成熟了。小米生态链下,加入这样一款产品无非是锦上添花,提升用户体验罢了。

不过,579的众筹价和这个外观,怎么看都像极了“泡面盖”Kindle青春版。

02

应时而生的「得到」阅读器

从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款阅读器是基于Boox阅读器定制的,售价1998元,还送电子书会员年卡一张。

从外观上看,它和Boox几乎没有区别。优点在于,内置安卓系统可以下载安装其他app,灵活性强。

之所以说它是“应时而生”,是因为「得到」它不缺内容。如何让内容转化再转化,或者基于设备实现相互转化,正是它出现的价值。

电纸书刚发布不久,罗振宇就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大力扩展内容,VIP可以畅读中信出版社图书。不是很应时而生么。

「得到」这款阅读器应该是对标Kindle Oasis,直指重度阅读用户。1998元的价格虽然拼不过索尼大法,但是差不多可以买个iPad Mini了。

7.8英寸的屏幕比Oasis的7英寸还要大,便利性大打折扣,不适合碎片化阅读场景。我有一款掌阅的Smart X,这货硕大无比,只能放在家里或办公室固定阅读,每天背着是万万不能的。

顺便说一句,掌阅今年初就剥离了阅读器等硬件业务了,因为毛利率低、用户基数少,去年还处于亏损状态。

@快刀青衣说过,做阅读器不为赚钱,只为了提升用户的学习和阅读体验,还真是说了句实话。

03

C位第三者「微信读书」

明明是两个人的表演,生生被第三者抢了C位。没错,说的就是「微信读书」。

在「做书」一篇写小米和「得到」电纸书的文章中,用户留言竟然整齐地呼喊「微信读书」出电纸书。

从什么时候,「微信读书」有了这样庞大的用户群了?有种“闷声发大财”的意外感。

五六年前吧,知乎上在讨论的还是「多看阅读」和「豆瓣读书」谁更好。

两三年前吧,我还在“望月老友群”里讨论过,网易蜗牛读书、微信读书几个app谁更好。那时候,Kindle在国内崭露头角,逼格很高。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特意再去搜了一下几个阅读app的下载量和讨论量,果不其然「微信读书」有种碾压之感。

也曾吐槽过app太难用,优质电子书资源太少,现在我的Kindle沦为了泡面盖,我变成了「微信读书」的重度用户,早早买了无限卡。其实除了我,一位资深Kindle用户也转投了「微信读书」的怀抱。人类果真都逃不了“真香定律”。

除了图书量略少之外,如今app的互动体验和运营活动,我几乎是挑不出毛病了。

最近,「微信读书」又推出了网页版(https://weread.qq.com),可以同步更新阅读进度。这样,上班族“摸鱼时刻”在电脑上也可以读书了。

那么,面对网友的呼声,「微信读书」真的没考虑过宠爱一下粉丝,出一款电纸书吗?

望月获得了内部消息:咨询了「微信读书」的朋友,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复,那就是“微信读书电纸书正在研发中,很快就要和大家见面了”。

我们可以预测一下,第一款「微信读书」电纸书的价格和配置:

入门款600以内
经典款1000以内
豪华款2000以内

04

醉翁之意不在电纸书

上面我们讨论过,电子书设备并不赚钱,用户基数也不会很大,为什么各家还要争先恐后做呢?

其实从贝索斯坚持推广Kindle开始,电纸书的使命就很明确了:别把它当做一个设备,它其实是一种服务。设备以低价占领市场,各自分一杯羹,增值服务才是长线钓鱼。

电纸书可以给用户更好地呈现内容,提供更理想的阅读体验,在沉淀用户和增强粘性方面发挥作用。你也可以说这是用户消费升级的表现。

就像手机行业,差异化越来越难做,外观性能之上最后更多的是拼生态、拼体验。电子阅读行业,就设备而言,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是不太可能了,换壳为生、续航能力小增小改勉强可以,关键是这东西只要不摔,换新频次太低了。

所以,这个行业里,最终胜出者,还是离不开知识付费的本质:内容资源的质和量,以及依托于这个延伸的服务,比如会员、有声书等等。没有了内容优势,以换壳为生,再好看的“泡面盖”它还是个泡面盖。

对了,不读书或者读书量每月少于3本的,电子阅读器这笔钱可以省下了。手机app可能真的更方便些。

来源:望月的博客 微信号:wangyuebloggin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884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