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后悔莫及的50万加拿大华人

后悔莫及的50万加拿大华人

@申典启:今天我才放了墨西哥华人露露,因为她是我微博粉丝,但是我今天着重介绍的是她的先生星哥,他有着丰富的海外汽车产业的从业经历,关于他的经历我会分几篇主题写,写一篇写的是他和加拿大的故事。

1,21世纪初的加拿大移民潮
在2000年到2005年这段时间,在中国的北上广三座大城市,发生了一个大事,就是前往西方的移民潮。
在这段时间,传统移民国家加拿大在移民政策上开了一个小口。
当时加拿大政府是为了弥补该国工科人才的缺口,所以开放了工科技术移民,从机械,汽车,电子,电器……等专业人才的引进。
当时加拿大政府开放移民条件很宽松,只要本科毕业,工作满3~5年的人才都可以很快的拿到加拿大身份。
就在这5年的时间,有50~60万北上广一线城市的人才涌入加拿大,他们多以男性,28~35岁的青壮年为主,他们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2,部分人笃信“中国崩溃论”卖掉北上广房产
星哥去加拿大工作已经是2007年的事,并不是在这一波移民潮,但是他认识很多在这一时期移民到加拿大的北上广朋友。
当时主要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国人也只有北上广,因为当时只有一线城市的居民有这样的信息渠道,经济能力,知识水平都足够前往加拿大。
我让星哥回忆一下21世纪初,当时北上广的人们眼里加拿大是什么样的?
星哥说:“向往,憧憬,食品安全,教育先进,居住环境,人的素质~”
星哥他在加拿大这家汽车企业工作当任经理的时候,他的工作环境周遭99%是白人,唯一的一个华人同事还是一个临时工,他曾经是北京原建设银行分行的行长,他也是因为相信“中国崩溃论”趁崩盘之前移民到加拿大。到了之后又因为没有技能,在星哥他们汽车企业做流水线的临时工,一个小时(2008年)12加币,折合人民币80人民币。

3,中国社会精英到了加拿大沦为“边缘人”
前文提到,星哥在这个加拿大汽车企业工作99%同事是白人,他居住的社区必须开车,如果走路出门走路40分钟都看不到一个人(地广人稀)。
他在加拿大过了4年苦闷的学习生涯,他的生活圈子基本都和白人接触,当时认识的华人朋友十个手指可以数得过来。
他有两个熟知的华人朋友,其中一个就是建行行长最后沦为流水线工人,还有一个是湖南人,做电气工程师,如今近20年过去了,还是做这个,工资基本没变。
关于这两个朋友,星哥说:“当地华人基本是融入不了主流社会的,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已经算是在华人圈里和白人接触最多的,我就是浸泡在白人同事的生活圈,也基本能感受到加拿大白人在内心并不会接纳你,其他华人更是了。”
我问:“华人无法被加拿大社会主流接纳,表现形式是?”
他说:“就好比我这两个华人朋友,从没有见过他们身边出现过白人,基本就是和周围几个华人邻居交往,圈子非常小,很单调。”
这些在北上广是中国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在加拿大却沦为游离于白人主流社会之外的“边缘人”。

4,加拿大和想象中的落差
当时,中国一线城市的很多居民想象中的欧美就是“在国外住大房子,年薪10万加币……画面会直接和好莱坞直接挂钩,不得不说好莱坞的文化输出确实很成功。”
露露说:“当时人人流传加拿大年薪10万加币,却只字不提税收40%,购买力更是低。”
星哥说:“加拿大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你一旦移居到这个国家,你基本就是可以看到你20年后的样子了,你不要期待你的人生会产生什么变化,提高~”
我问:“加拿大白人怎么样?”
星哥说:“我在加拿大工作的4年,每天90%的频率是跟白人打交道,因为我和我的老板关系比较好,所以他愿意把他的技术交给我,在这四年我主要就是学习技术的时期。但是除此之外,我接触过那么多白人同事,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白人的‘虚伪’,他们表面上彬彬有礼,但是对人与人保持非常大的距离感。”

5,那些错失良机的加拿大华人
星哥算是2007年后出来工作的华人,不过放弃了加拿大枫叶卡,他还是看好国内的发展。
但是有50~60万的北上广中国人,在2000~2005年卖掉中国一线城市房产的中国人移民到加拿大。
而这部分华人一部分肯定了国内的发展,也经常回国看看。还有一部分则并没有调整好内心的心理建设,出现了各种中国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87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