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喝酒时,把几种酒混起来喝容易醉?

为什么喝酒时,把几种酒混起来喝容易醉?

屏幕快照 2019-09-29 上午10.06.18

不只中国流传着混着喝更容易醉的说法,国外也有类似说法。在德国,人们会说”先红后啤,令你倒地;先啤后红,方能长生(Wein auf Bier, das rat’ ich Dir—Bier auf Wein, das lass’ sein)”;在法国,人们会说”Bière sur vin est venin, vin sur bière est belle manière”,表达的意思同上。因此,各国酒精爱好者们为了保持战斗力,常见的做法是先啤后白或者后红(红葡萄酒)。

但最近有个实验,这个实验的结果和广为流传的说法却不一样~大家可以一起参详参详~

近期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德英两国的科学家招募了 90 位年龄在 19 到 40 岁之间的志愿者,并将他们分成三组,通过不同方式的喝酒来看醉酒程度。实验设计如下:

第一组:饮用啤酒直到呼吸酒精浓度(breath alcohol concentration,BrAC)达到 0.05%及以上后,再饮用葡萄酒直到 BrAC 达到 0.11%(与中国酒驾标准接近,即 0.10%到 0.11%之间),测试频率为每 60 分钟一次。

第二组:饮用葡萄酒直到呼吸酒精浓度(breath alcohol concentration,BrAC)达到 0.05%及以上后,再饮用啤酒直到 BrAC 达到 0.11%。

第三组:只喝啤酒或白葡萄酒并达到 BrAC 为 0.11%为止。

三组被试均在呼吸酒精浓度达到 0.11%时停止,被试人员按从 1 到 10 给自己的醉酒程度打分。饮用按体重配比的纯净水,然后在医护团队监控下回窝睡觉。次日清晨,所有人在宿醉程度测试量表上回答八个有关宿醉程度的问题,最后得分用于评价此次实验效果的主要变量(outcome variable)。

为了避免因为三组人群有个体差异出现不同效果,第二周再次邀请实验人员来到实验室,按反向顺序重复了一次实验流程。这回第一组是先白后啤的顺序,第二组是先啤后白,第三组人中,原先只喝白葡萄酒的志愿者改喝啤酒,而喝啤酒的人反向操作。次日清晨,志愿者会再做一遍相同的试卷。

最终结果表明,两次大醉之后,志愿者们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不同的宿醉状况。也就是说,不管是先红后啤、先啤后红、还是只喝一种酒,喝到一定程度该醉的都会醉。

屏幕快照 2019-09-29 上午10.04.22

补充说明:为什么要用宿醉程度来判断是否更容易醉?

目前,我们对宿醉的认知仍然停留在感性的理解,宿醉者通常会出现口渴、疲倦、头痛、晕眩、恶心、胃痛、心跳加速和倒胃口等反应。这一现象发生在血液中酒精含量从过高恢复到为零的过程中,期间可能发生脱水、严重免疫反应、新陈代谢及荷尔蒙扰动等症状。

相比宿醉,实验人员认为喝多酒之后的即刻醉酒程度只能反应所谓急性酒精中毒情况,譬如呕吐、晕眩等。而宿醉则威力更强,持续时间更久。

而且,宿醉这一生理现象到目前为止没有得到系统详尽的调查,人们更依赖民间传说来认识和”治疗”宿醉。比如在中国东北,老铁们有来瓶啤酒”透一透”的说法。即,宿醉第二天早上再喝一些啤酒来解酒。这与英国和德国流传着所谓的”狗毛疗法(hair of the dog)类似,即,认为如果被狗咬了,拔一根狗毛放伤口上,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些民间土方的有效程度难以衡量。为了应对宿醉,科研团队认识到,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宿醉的成因和潜在影响因素,这也是此次研究的来源。

来源:知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772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