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金属活字在中国为何不成主流,因为这东西太值钱了,留不住

金属活字在中国为何不成主流,因为这东西太值钱了,留不住

@马伯庸:说起活字印刷,尤其是金属活字在中国为何不成主流,其中有一个特别直白的原因:这东西太值钱了,留不住。

嘉靖年间,无锡有一位富豪叫安国,号称安百万,投入巨资搞了铜活字,结果等他一死,子女将其瓜分一空,再没怎么大规模应用。

康熙年间,陈梦雷领衔开始编撰《古今图书集成》,为此朝廷拨款专门造了一批武英殿铜活字,大约二十多万枚。印完书之后,这批活字再没发挥作用,为啥呢?乾隆爷自己披露了这个秘密:“《古今图书集成》刻铜字为活版,排印蒇工,贮之武英殿。历年既久,铜字或被窃缺少,司事者惧干咎,适值乾隆初年京师钱贵,遂请毁铜字供铸,从之”—就是说,铜活字被偷得差不多了,剩下点全铸了铜钱以解决钱荒问题。

但乾隆爷也没说实话。有学者翻检内务档案,发现“十年正月二十三日,因铸造雍和宫三世佛,复经奏请此项铜板销毁应用”—原来郑少秋为了给佛祖修铜像,把一大批铜活字给捐了功德。

这其中还牵涉到一件大案。这批铜活字印完书之后,移交铸炉处。本来这批活字分成了有字铜子是1015433枚和无字铜子188404枚,无字铜字是用来填充空白处用的。负责人永忠、郑三格把有字铜字移交,但把无字铜字给私吞了,给了和亲王弘昼。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这批铜活字彻底湮灭无闻。以至于乾隆再想刻书,再也不敢用铜活字了,改刻了15万枚木活字。

道光年间,福建有个人叫林春祺。他又有追求,又有钱,18岁就开始搞铜活字,前后花了21年,耗资20万两白银,做成正楷铜活字钉40万,称为“福田书海”,“福”意即“福清”,“田”意即“龙田”。但等到他去世之后,这批活字除了他拿来印书之外,没见再有大用,估计也被瓜分改用到别处去了,实在可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67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