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为什么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

为什么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

作者:林为珮

感觉高赞都是写故事的,不管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还是别人的故事还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杜撰的故事……

可是这明明就是一道很经典而且很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问题啊……

微观上看起来是人性啊、自私啊、善恶啊之类的,但宏观上就是一道宏观经济入门问题啊……为什么不用经济学的语言讲一讲呢?(又不是很难懂)

首先,先说下大家都知道的古典经济学,也就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那一套。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并使其达到最优,而政府干预则会使得市场在某种程度扭曲,从而降低市场效率,所以政府管的越少越好

这在上个世纪大萧条之前,是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也广泛被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接受。

然而,市场并不是像古典经济学家假设的那样是可以达到完全竞争的,在现实社会中,很多因素导致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结果就是资源错配——资本家卖不出去牛奶不得不倒掉的同时,穷人买不起食物不得不挨饿,这就是资源错配的结果。

市场失灵也是一个很基础的经济学名词,这里我就不掉书袋了,大家想了解的自己查一下,市场失灵的原因和结果,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上都很清楚。

我就只讲一下题目中『牛奶倒掉也不免费送人』的资源错配的机理。

首先,大家要知道,现实中的市场有一个缺点,就是滞后性。

假设,今年猪肉价格很高,大家都动心了,但你即使现在立马开始养猪,那也至少要等几个月之后猪才能长大。而几个月后的市场行情,绝对不是现在的市场行情了。

大萧条之前的美国经济是怎样的?各个产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期(或者说过热期),各个产业都很繁荣,工人工资得以保障,消费水平上涨,那对牛奶等消费的需求就会程上升趋势。所以,奶农有扩大生产的动机。

但我们知道,市场有滞后性,大萧条来临的时候,其他产业出现问题,股票暴跌,工人失业,对牛奶的需求降低,牛奶价格暴跌。但奶农短期之内,无法对即时的市场做出反应,因为他现在的奶牛数量和生产量,都基于之前对未来的乐观市场局面的估计。他就算现在立马减少生产(卖牛或者杀牛),也要等几个月之后才能降下来产量。

那调整产量用的这几个月呢?牛奶生产出来了,然后呢?这就涉及到市场不完备的另一个特点了——

其次,市场还有个缺点,就是交易成本。

大家要注意,在高度资本化和高度分工化的社会中,奶厂是不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消费者直接端着碗去养奶牛的人那里打奶,那是小农经济,跟我们讲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没有半毛钱关系。很多答主讲的关于人性的故事确实精彩,但和美国上个世纪的大萧条倒牛奶没有关系)。

牛奶从奶厂到消费者手里面,是有中间渠道和成本的。即使牛奶是免费的,消费者也不可能免费拿到牛奶。

为什么呢?牛奶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都需要成本。这些成本,都是加到最后消费者要付的价格里面去的。哪怕资本家免费提供牛奶,运输工人免费运输,售货员甚至都不要工资,那包装盒总要钱的吧?储存总要钱的吧?运输车的汽油总要钱的吧?

当时大萧条的时候,社会是怎样的呢?工人普遍失业,没钱;就算奶厂白送牛奶,经过消毒、储存、包装、运输、贩卖这一系列程序,牛奶到商店里的价格,工人仍然买不起;工人买不起商店的牛奶,那么商店就卖不出去(这是句废话);商店卖不出去牛奶,就不会进货;商店不进货,奶厂的牛奶就卖不出去;奶厂的牛奶卖不出去,就只能存着;储存需要电(低温),需要消毒,需要雇佣工人操作,都要钱的(而且存着也卖不出去,只会越存越多)……

所以,牛奶只能倒掉。

这就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备性(滞后性和交易成本)导致的资源错配的典型案例。

所以,牛奶宁愿倒掉也不免费送人,是由于自由市场不完备造成的市场失灵的结果,说白了就是,奶厂的牛奶免费送人,工人也买不起,所以只能倒掉。

这跟资本家的阴谋、为了维持价格宁愿不卖也要倒掉、万恶的资本主义、人性的丑恶没有一毛钱关系……

要是靠研究人性能解决问题,凯恩斯以及后来宏观、新古典那批人,靠什么吃饭……

我喜欢知乎的一点,就是各种背景的人都很多,而且大家都能讲出很多我们不曾经历或者了解的东西;然而我不喜欢的一点就是,太推崇『故事性』——什么问题都是讲一个故事来说明,即使这个问题就是很典型很基础的理论问题……

前面的几个故事都很真实,但如果故事能说明问题,要科学家干嘛,要经济学家干嘛?何况,这根本不是什么很难的经济学问题。

所以,希望大家看故事的同时,也能学一点经济学的思维,其实经济学思维思考问题还是很有用哒~

我再多讲一点,凯恩斯以及他的后继者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这里不多展开,仅针对牛奶的问题)。

资源错配的根源找到了,就是市场不完备。那我们就让政府去解决市场不完备的问题。

首先,市场的滞后性。

对此,政府就要出面,给奶农前瞻性的信息,让奶农知道,今年牛奶大涨价,并不能盲目扩大生产,否则明年大家都生产很多牛奶,奶价大跌,大家都受损——这里又涉及很复杂的社会心理层面的博弈问题,比如,政府是否有足够高的信誉。要是政府本身就没啥信用,腐败盛兴,那么调控就会出问题——你不让我们扩大生产,是不是就让你小姨子小舅子二姐夫三舅妈的厂子扩大生产,明年就便宜你们家亲戚了。

调控还可以是另一种形式——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商店里的牛奶不是卖不出去吗?我政府花钱买全买了,买了我发给公务员加餐也好,发给穷人当福利也好,给学校当营养餐也好,哪怕是买了我政府倒掉也好(至少奶厂不会倒闭了,奶农和工人不会破产了)

这就要求你政府要强啊……该拿钱的时候要拿得出来啊(经济危机中牛奶真的是不值一提,花钱的地方海了去了,政府公信力和财力不够真的撑不下去)。

只要政府想办法帮奶农渡过这个过渡期,那么接下来就好办了。

其次,再说市场的交易成本这个问题。

这个也是政府可以操控的。你可以补贴啊……消毒、包装、储存、运输、售卖,你一环一环给它补贴,让这个环节流通起来,让交易成本降下来,自然而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说白了,还是要花钱的。

有人说了,是工人失业买不起牛奶,为啥不给工人发钱让他们买得起牛奶,尽给资本家补贴了?真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啊……

大家先别急着骂,你们要看到——

工人为啥买不起牛奶?因为他失业了;

工人为啥失业?因为他的工厂倒闭了;

他的工厂为啥倒闭破产?因为东西卖不出去,所以资本家老板只能缩减生产,大幅裁员。

奶厂,就是这个社会生产的一环。

只要政府能让奶厂这个环正常运转,那么奶农和奶厂工人就不会失业,他们就有工资拿,有工资拿就消费得起其他商品。

同样的,工人买不起牛奶,重要的不是补贴工人让他们买得起牛奶,而是让他们所在的行业这个环也运转起来,这样他们的工厂就不会减产裁员,工人就有工资拿,他们就买得起牛奶。

所以——

宏观调控,就是对由于市场本身出问题而转不动的各行各业进行调控和补贴,让它们都转起来。只要各个环都转起来,经济就会正常运转。

所以,大家就知道为什么美国在大萧条后走出经济危机相对于很多国家比较容易了——

美国政府很强大,也很有钱,而且公信力在国内还可以。

而你让 1948 年的常公给调控一个试试?分分钟自己玩完。

以上就是用经济学基础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希望大家有收获~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456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