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日漫闯美帝

日漫闯美帝

大概在1999年,詹姆斯·卡梅隆和好朋友德尔·托罗每次见面,都要互相给对方推荐自己看过的好东西。

德尔·托罗就是去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水形物语》的导演,有一天德尔·托罗神秘兮兮地跟卡梅隆说,你必须得看看这个。德尔·托罗给卡梅隆的是一本叫《铳梦》的漫画,作者是日本漫画家木城雪户。

那时候卡梅隆刚刚拍完《终结者2-3D:超时空战役》,对半人半机器这种设定相当着迷。卡梅隆看完漫画,立马就爱上了里面的角色。他和德尔·托罗商量说他想拍这部漫画,还象征性地问了德尔·托罗一嘴,“你是不是不拍?”

德尔·托罗心里清楚卡梅隆才是最好的人选,回了一句,“不,得你来拍。”

很快卡梅隆找到了木村雪户,拿到了漫画的改编权,并且开始了艰难的改编过程。花了5年时间,卡梅隆才把剧本凑到一部电影的长度。

2000年卡梅隆甚至拍过一部20集的美剧《末世黑天使》,有剧评人觉得,卡梅隆不过是在给拍《铳梦》做彩排。

可惜后来卡梅隆有了一个新点子,他想到了一个叫潘多拉的星球,于是他就把《铳梦》暂时放下了。可是他一直没有忘记《铳梦》,他把这个项目交给了自己的好朋友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自己当了监制,这才有了刚刚上映的《阿丽塔:战斗天使》。

哪怕跨了将近20年,卡梅隆还是把《铳梦》搬上了大银幕,难怪有人会说,“花了1.8亿美元,用了3万台电脑,上千名特效师,卡梅隆不过是想向全世界介绍自己喜欢的漫画。”

01

现在动漫无疑是日本最有影响力的软实力名片之一,但要说起日本漫画的诞生,其实和美国关系很大。

二战结束后美军正式进驻日本,但刚刚战败的日本民众对这件事感到非常愤怒和难过,对美国也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

这时候美国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开始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一本叫《金发女郎布朗娣》的漫画。

这本漫画的内容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讲述美国家庭现在过上了富足的的生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家庭主妇甚至可以花很多钱去买一顶好看的帽子。

《金发女郎》对日本人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它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了5年,许多日本人哭着说“这才是生活啊”。

一方面在《金发女郎》这样的美国漫画的刺激下,另一方面日本漫画创作者也开始接纳迪士尼动画,日本本土漫画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

不过因为二战的失败,那个时期日本主流漫画都和力量这件事有关,现实实在不如意,日本民众急需在娱乐生活中找到心理投射。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阿童木在人类世界经历挫折,但最终又在大都会找到自我的过程,像极了日本在二战前后所经历的一切。

阿童木动画在日本开播仅仅8个月后,就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台引进到美国。不过当时美国观众并不在意其中寄托的对力量的向往,而是把它当成了遥远东方的一个神奇小子。

当然让日本动漫真正在美国走起来的,还得说是《龙珠》。《龙珠》是第一本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漫画,改编成动画后光碟片就在美国卖了超过2500万份。

尤其是在黑人群体中,用美国游戏网站 Kotaku 编辑基塔·杰克逊的话说,“大部分的美国黑人年轻男性都喜欢《龙珠》”。

美国专业歌词网站 Genius 曾做过一个统计,从1990年开始,至少有50多首嘻哈音乐的歌词与《龙珠》内容有关,远远超过其它动漫。

Wu-Tang Clan 的灵魂人物 RZA 在2009年的自传《The Tao of Wu》里曾经说过,“《龙珠》正是代表了美国黑人的历程。”

RZA 的意思是悟空原本是有超能力的,但是他因为受伤失忆了,有一天他超越极限找回了自我,变身了超级赛亚人,RZA 甚至觉得悟空变身后的超级赛亚人其实是一个有一头长发的黑人。

你看在《黑豹》彻底激发了黑人自信力之前,他们可都是在日本动漫里找自己。

02

《龙珠》这样的热血漫画在世界大杀四方时,日本的漫画界产生了一个新的动向:科幻漫画。

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了科教立国的方针,整个国家的科技迅速发展,现在你还能在中文互联网上找到“日本80-90年代的黑科技 领先世界20年”这样的帖子。

那个年代的科幻漫画一方面继承70年代开始的机甲风(当时变形金刚已经实现了向美国孩之宝的反向文化输出),另一方面也开始产生我是谁、我往何处去这样的思考,以此来呼应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压抑的社会现实。

因为电脑制作技术的提升,日本动漫的制作水平获得了质的飞跃,那时候 F-14为原型的变形机甲画面传到美国的时候,美国人都被吓了一跳。

被吓一跳的不止是美国观众,还有一批好莱坞的创作者。

1995年押井守把士郎正宗的漫画《攻壳机动队》改编成了剧场版,直接将动漫提升到了哲学层面。《攻壳机动队》也成了第一部放映首周就在美国排行榜排到第一位的日本动漫。

它改变了长久以来美国评论界对日漫相对低幼的看法,昆汀·塔伦蒂诺和詹姆斯·卡梅隆这些大导演都曾经公开表示过他们对《攻壳机动队》的喜爱。

而那时候两个在老家芝加哥开木工公司,闲暇时间画漫画的年轻人,也非常喜欢《攻壳机动队》。

他们先是在惊奇漫画画了几年恐怖漫画,然后转到好莱坞写剧本。他们参考着《攻壳机动队》写出了一个剧本,卖给了当时知名的制片人乔西佛,挣了100万美元。

后来他们干脆向乔西佛争取到了当导演的机会,当他们向乔西佛吹嘘这部电影拍出来会有多么炸裂的时候,他们直接在现场播了押井守的《攻壳机动队》,说“我们就要把它拍成真人版”。

那个叫《黑客帝国》的系列电影在全球卖了17亿美元的票房,那两个年轻人就是(当时还是)沃卓斯基兄弟。

日本科幻动漫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滋养了一代好莱坞创作者。诺兰的神片《盗梦空间》上映后,他也说过今敏的动画《红辣椒》是他重要的灵感来源之一,一个电子设备可以让外人进入并且影响梦境的设定奠定了《盗梦空间》的基础。

而像《铳梦》这样只出过9本单行本的漫画,就已经提供了一个细节无比丰富的世界,卡梅隆说光他给导演罗伯特·罗德里格兹的一半注释,就有600多页。

他很清楚,“在这样一个漫画构建的世界中,你去任何的角落都要觉得很真实。”

03

但是没过多久,光是在日漫里找灵感已经无法满足好莱坞了,他们开始直接向日漫本身下手。好莱坞一直是全球创作模式,但改编日本动漫,这里面的文化隔阂几乎不可避免,好莱坞也展现出了文化霸权的那一面。

先遭殃的自然是最有名的《龙珠》。2009年20世纪福斯搞了个中美合拍版《七龙珠》,配角找了一群香港、韩国、日本的演员,主角孙悟空却换成了美国人。

最后这部电影的结果是铺天盖地的差评,IMDb评分2.7分,烂番茄新鲜度只有13%,甚至气的《龙珠》原作者鸟山明都出来发声,“真人版《七龙珠》完全没有捕捉到漫画的真正内涵,枯燥乏味”。

鸟山明还狠狠黑了一波主创,毕竟他当时可是给出了很多修改建议,结果“他们始终坚持着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结果就把《龙珠》的招牌彻底砸了。

其实这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贯穿在好莱坞改编日本动漫的整个过程中。真人版《七龙珠》一年后上映的真人版《拳皇》,直接变成了角色互相摸来摸去的大烂片。

这些被改编的日漫,就像是好莱坞拍摄的功夫片一样,都是借了一个异域文化的壳,完成好莱坞价值观的输出,这样南辕北辙的理念下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是不伦不类的。

不过比改编不是乱编更要命的,就是“白人中心论”的创作思路。2017年的真人版《攻壳机动队》就把这种争议推向了高潮,女主角草薙素子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但是片方坚持选择了更有全球影响力的斯嘉丽·约翰逊来扮演。

主角人选公布后,独立漫画作家琼恩·崔就公开质疑,“《攻壳机动队》是日本独有的故事,它在世界上的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发生”。

为了这个事,两位亚裔导演 Jes Tom 和 Chewy May 还拍过一部短片,讲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亚裔小女孩,去漫画书店挑漫画,翻来翻去主角都是白人,直到她看到了《攻壳机动队》才笑了出来。

但等她长大后,她发现当年她喜欢过的草薙素子已经变成了白人,短片的结尾打出了一行字,“电影是假的的,但它影响的是真实的人”。

即便反对之声这么强,也没有动摇片方的决心。制片人史蒂芬·保罗在回应主角白人化这件事时自信地说,“当观众看到我们的作品后,他们会非常开心”。但《攻壳机动队》1.7亿美元的最终票房,实在是挺打脸的。

不过白人中心论这件事可不是几部失败的动漫改编电影就能翻转的,就连创作理念相对开放的 Netflix,在改编《死亡笔记》的时候,把夜神月换成了白人小哥不说,还把 L 直接变成了黑人,难怪有人评论“夜神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在小本上写上了所有主创的名字”。

日本动漫扎实地影响了一代好莱坞的创作者,它为许多经典作品提供了灵感来源,但等好莱坞真的拿起日本动漫搞创作的时候,却一直产出那些不伦不类的作品,而这样的怪圈一时半会怕还是走不出来。

就连对《铳梦》如此热爱的詹姆斯·卡梅隆,最后不也把《铳梦》里带点傻气的黄皮肤小子尤格,变成了《阿丽塔:战斗天使》里潇洒的白人大帅哥。

没办法嘛,要在美国卖票的。

来源:北方公园NorthPark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4256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