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一道选择题窥见中国经济

一道选择题窥见中国经济

前几天在集思录上看到一个选择题,我也很好奇你们会怎么选?

一千万身价,你选择当哪个角色?

房东
股民
企业主

其实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一定是选「房东」的人最多。

稍微分析一下,这题压根就不用选:

image

我觉得理解了这道题,就理解了中国经济的特色—因为答案是用排除法做出来的。

对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买房不仅是种选择,更是没的选。

这个话题到此结束。

我无意细化这个假设的真实情况,但是对驱使我们做出这种选择的原因很感兴趣。

人生啊,最重要的事,无外乎那么几次重要的选择,你选对了。

选对可能是因为运气好,但理解宏观经济和趋势,再关照到个体身上,选对的概率更高一些。

先说房子。

(不想说了,该说的都说了…我能变着花样说出好多版本,但是道理就是那点儿道理。)

中国最大的中介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放到全国范围内我们不缺房子,甚至是过剩的。房户比早就超过了1,所以要去库存。

现在的问题是结构性失衡。

北上广深人口多到往外赶,热点城市人口流入,住宅用地供应严控。

房子不够,居住单位是「间」,不是「套」。

「漂一族」拿两三代人的积蓄买北上广深的房子,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孩子占坑啊。爬阶靠代际完成。

1998年上海常驻人口1527万,如今上海常驻人口数大概2500万,1千万的增量。

而这期间住宅新开工面积从来没有跟上过需求,北京也是如此。

永远供不应求,这期间京沪房价涨了多少不用我说。

一线城市的房子作为实物资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投资价值,现金流不错,可以作为抵押物随时贷款,卖出变现周期也快。

试问,在中国还有比这更好的资产么?

现在房子和银行大额存单没啥区别。

前几天的文章说过,城镇化在把一亿人往省城赶,这些人落户第一件事干嘛?

参照京沪,一个省会城市实现了1千万人口增量,房价会怎样?

省会城市住宅用地供应不足,都把楼往高了盖,容积率越来越高,密集型小区越来越多。

细化到个人选择上,我建议二线城市挑涨幅不大,低容积率的小区买。

懂了么?

人生啊,最重要的事,无外乎那么几次重要的选择,你选对了。

到此为止,现在唱多楼市不合时宜。

再说股市。

好公司拿IPO当作企业的新起点。烂公司IPO当作企业终点,上市套现,人生赢家,这种谁敢长期持有?

问题是烂公司太多了。

我的好朋友小远曾在「跟投club」上统计过A股全部股票过去20年的现金流量情况来衡量总造血量和总输血量,发现把A股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话,不仅输血量非常高,造血量还是负的。

结论只有一个:A股是典型的融资市。

所以炒A股,其实应该是一件特别没有新意和技术含量的事儿。

因为真能买的股票就那么几只,屯儿茅台、格力、银行股得了。

而且还不是随时都能买,因为大部分时间估值都很高。

现在就是不错的时机,股海难得有低估。

人生啊,最重要的事,无外乎那么几次重要的选择,你选对了。

到此为止,现在喊抄底不合时宜。

没有哪个企业能提供人生长度的确定性。

真想拿股票资产养老,还得买指数基金。

两个毛衣摩擦的国家,国情不一样,老百姓害怕的东西也不一样。

老百姓最怕啥?养老钱在哪放着他就怕哪。

美国人民的401K养老金计划通过算法买入指数基金,人家持有美股。

中国人民的养老金全是房子,不是给着急买,就是给孩子买,我们持有楼市。

两个资产,半斤八两,都挺高估。

最后说企业主。

做生意我没经历过,没发言权,就说点儿个人感受:

感觉打我上高中开始,就没听说过身边有谁靠做买卖发了财。

跟银行借钱,企业主贷款要下跪,房东贷款有客户经理伺候,到底谁的还债能力好银行不知道?这情况不是个体能改变的。

千禧年之前和之后一段时间,土地便宜,人工便宜,老一代企业主抓住机会发了财。

现在劳动力成本高,房租成本高,贷款成本高,生意不赚钱了,企业主默默退场,子女也鲜有想接手的。

企业主善不善终,就看有没有给子女买没买房。

还是那句话—人生啊,最重要的事,无外乎那么几次重要的选择,你选对了。

最近两年就是窗口期,关键在于你手里有没有现金,以及把这些现金换成什么样的资产。

来源:老钱说钱 微信号:laoqianshuoqian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9698/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