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国学导航里看到历代官方人口数据,深受触动

国学导航里看到历代官方人口数据,深受触动

@房昊曰天:

前两天在国学导航里看到历代官方人口数据,深受触动,遂添加上同期事件,做了份简易的表格。

西汉末年,百姓有近六千万人。而五十年的时光过去,我们知道王莽篡汉,搞出来游标卡尺,搞出来解放奴隶,以穿越者的姿态,对抗有运气加成的位面之子刘秀。

我们喜欢听这样的英雄,天地都是他们的舞台,所以当我发现这五十年里,天地舞台上还消失了近四千万人,不由心底一颤。

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天下可统计的人口,只剩两千一百万。
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是说少了,得是数以千万的白骨,才能成就不世出的功业。
四千万人呐,他们的祖辈从汉武帝那里走来,听过封狼居胥,听过赵飞燕起舞,他们都消失了。

好在百姓都会活下去,幸存者们在新的环境下努力耕耘着,一代代人繁衍生息,到汉桓帝年间,天下有五千六百万人。
百姓埋头活着,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朝廷如何,也并不知道时间列车抵达了何处,未来面对他们的,是何等样的天下。
当然我们是知道的,东汉末年分三国。

这五千六百万人,能活下来多少呢?
魏国人口,四百四十三万。季汉人口九十四万,东吴二百四十万。
百年时间过去,五千六百万人都在前三国时期的群雄逐鹿,瘟疫横行里消失了,他们以为他们的性命和拼搏能给子孙一个光明的未来……
然而他们的子孙,可统计的只剩八百万。
近五千万人消失了,流窜,逃亡,或死于非命,只剩八百万人能有片刻安稳的生活。
三国英雄热血的背后,是生民百遗一的苍凉。

当然曹操一边这样慨叹,一边屠城,吃人肉,屠城这种事吕布董卓孙权都干过,只有刘备没有。
也不知为何,也不知何时,风评就变成:携民渡江伪君子,屠城吃人真性情。
那年剩下的八百万百姓,没人会这么觉得。

三国归晋,人们期待的盛世也没有到来,南北对峙三百多年,百姓时常家破人亡,又时常在短暂的平静里看到希望。
于是繁衍生息,于是子孙又死在战乱里。
最后在隋文帝的手段下,人口达到四千四百万,这次盛世的曙光似乎真的就在眼前。
不存在的。
我们都知道,百姓期盼已久的盛世不会到来,隋炀帝想把几代人的事业都给做了,于是民不聊生,于是隋唐之乱。

不过一代人,四五十年的功夫,天下人又消失一半还多。
两千万人左右,这是唐太宗贞观年间的事。
经历过一代代的失望之后,百姓终于迎来了新的盛世,贞观,开元,盛唐风流,天下人口又回到五千三百万。
而且不像两汉末年,没有民不聊生的迹象。
多特么好的时候啊。
五千三百万百姓,大多数都还这么认为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五年的时间,铁蹄如洪流,淹没着一切。

唐肃宗乾元三年,离五千三百万的数据只过了五年,天下可统计的就只剩下一千七百万人。
满目疮痍,一片惨淡。
后来的人口都隐藏在军阀里,五代混战,当天下再度归一的时候,才恢复生息。
大宋出来了,经济发达,农作物种类也多。
即使北宋灭亡,南宋那么小的地方,仍旧养活了七千万人。北方金国也有四千万人,那时的天下有超过一亿人口。
直到蒙古南下,又有四千万人消失。
似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是被限定的,每逢达到人口饱和就一定会被清理。

百姓像是草芥,一代代的倒下,明末的六千万人,又在清军入关后成了一千六百万。
屠城,剃发,逃亡,这次改朝换代有着前所未有的仇恨,人们持续不合作了近一百年,无论朝廷如何统计,也只有一两千万人。
康熙出手调节满汉关系,颁布永不加赋,终于在时间的加持下,恢复了天下的模样。
人们归来,人口爆发,乾隆时已有一亿多人,在更辽阔的土地上试探下一个人口红线。

至宣统年间,我们熟悉的四万万同胞的说法出现了,天下四亿人。
然后在十年之间,消失了八千万。
八国联军,太平天国,革命流血,都在这里边。消失了整个大唐的人口,换来新世纪的希望。

评论里有人说实际人口数字与官方统计有出入,不错,这些统计,不包括流民,被豪强、藩镇所隐匿的百姓。
东汉末年流民很多,只是近五千万人消失在官方视野,即使只有一半死于非命,同样触目惊心。
而清初消失在官方视野中的人口数量庞大,侧面反应当时的社会矛盾。数据只代表政权的统计,具体能得出什么推论,需要进一步分析。

百姓像是野草,天下是英雄的舞台,百姓只负责用血肉去搭建这个舞台。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无论兴亡盛衰,百姓都是蝼蚁,苦苦挣扎,永远不知道下一次的死亡,下一次的清理何时到来。
但我想说的不只是这个。

这份数据已经存在很多很多年了,谁都能发现人口红线的存在,也有专业人士能算出如今的人口红线在什么地方。
控制好人口,就不至于出现大规模的死亡。
这是最常见的思路,但还有人不服,不甘心,他们追问历史,你那些隐藏着的规律,就是不能被打败的吗?
我一定能打败你。
于是有杂交水稻,于是有万顷良田,曾经用千万人的血肉才能浇筑成一个英雄,这一次,一个英雄般的团体,拯救数以亿万的人。

永远都有选择,永远都不认输,无论面对的是浩荡历史长河,还是要压垮你的命运。
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上,始终有人不死不休,与天命做抗争。
壮怀激烈,山高水长。

image
image
imag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894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