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这场迟来到已经隔世的缘分

这场迟来到已经隔世的缘分

@千面娇娃杨老师 :今天是911事件17周年。这是大多数当代人亲眼见证屈指可数的几件“放进大历史维度也几百年不会褪色的事件”。尽管如此,一直以来,我都认为911跟我的个人生活关系不大,最多让我在美国境内坐飞机的安检更麻烦了。直到今年,我听了一个故事,才感觉到这件事真正走入了我的生活。这个故事肯定不是关于911事件里最震撼最动人的,但却是第一次让我真切地觉得双子塔废墟里掩盖的现实残忍而真实。

老贾在很小的时候把他自己的名字放进Google搜着玩,无意间找到了一位与他同名同姓的911遇难者–Justin Zhao. 在将近3000名遇难者中,这名在世贸中心就职的普通员工显然没受到过太多媒体的关注,关于这个Justin的相关信息在互联网上几乎找不到。

出于好奇,老贾在之后的几年里,陆续从媒体报道的各个边角处收集了一些关于他的消息,慢慢地拼凑出来了这个人的故事。这位Justin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他的父亲是一名餐厅服务员,母亲是服装工厂的一名工人(图2)。跟那个年代很多来美国奋斗的普通沿海中国人一样,他们全家在80年代末从广州移民来美,一家人在纽约过得十分清贫,租住在纽约皇后区的地下室里。纽约对于他们而言,谈不上是纸醉金迷的世界大都会,只是换个环境糊口的地方。

日子困难,但也不是全无希望。好在这对夫妻的两个儿子Jimmy和Justin很争气,似乎承担得起家族跨越阶级的重任。尤其是Justin,他在学校期间一直成绩优异。2000年前后,他从CUNY毕业之后,找到了一份知名保险业集团Aon的软件工程师工作。正常发展下去,这份工作足够他在纽约过上一份体面的中产阶级生活。

而Justin的公司就位于曼哈顿的世贸中心双子塔内。在当时全世界最著名的地标写字楼里当高级白领,这件事对于他们家绝对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一家人来美十几年,如今总算像模像样地在这个国家立足了。据Justin有幸免于劫难的同事回忆,工作后的Justin十分勤恳,老板很赏识他。他时不时拿钱回家,给爸妈买各种礼物。眼看这一家人的生活要在千禧年伊始突然好起来了……

一切听上去既是那个年代中国移民梦的圆满,又是标准美国梦的实现。然而这所有的希望,在2001年9月11日那天,戛然而止。

要不是因为重名,这个被双子塔吞没的普通年轻人可能永远被埋在历史里,不会被其他人提及了。后来老贾也去了纽约念书和工作,还学了计算机做起了软件工程师,并且老贾的姐姐不久后也搬进了新盖的世贸中心工作…种种的巧合加在一起,老贾决定要去找到这家人。

有一次打听到一点线索,找到了他们家当年在皇后区的地址,还听说这家人在Justin去世后拿到的赔偿金比其他遇难者少。之后Justin的兄弟Jimmy和爸妈注册过一间公司,虽然日子比从前好了,但据说也一直过得不宽裕。老贾专门找了一个周末从曼哈顿去到了皇后区,背包里装着一张支票,见机行事看他们需不需要。钱不多,大概只够支付他们两个月的房租,比起经济上的帮助,这个行为更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儿子还被这个世界所记得。可纽约毕竟是纽约,要找到一个陌生人谈何容易。老贾到了那里才发现这家人在几年前就搬家了。新租客对他们的信息一无所知…直到现在,也没能联系到这家人。美国媒体自然对这家子不感兴趣,中国媒体可能连他们的存在都未曾知道。

十七年过去了,如今再用这个名字进行搜索,排在前面的结果已经被老贾自己的信息替换了,那位葬身于911的Justin更进一步沉入历史的深海里了。想到这,竟然有种对历史上小人物的愧疚感–是我不起眼的存在加速了你同样不起眼的存在消亡。

今年上半年,我和老贾去了趟世贸中心。那天下着小雨,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在密密麻麻的纪念碑上终于找到了Justin Zhao,拍下了这张照片(图1)。路人问我们这是谁,是你们的家人么?“No, he isn’t. But he gets the proper memorial he rightly deserves.”

临走时,我们在他的名字上插了一朵花,以此纪念他短暂的一生,也纪念这场迟来到已经隔世的缘分。

今天就斗胆许个大一点的愿望吧,愿世界和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887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