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1248年前,杜甫在耒阳结束了苦难的一生

1248年前,杜甫在耒阳结束了苦难的一生

image

湖南耒阳。

蔡伦出生在那里。若没有蔡伦,没有蔡侯纸,中国文化史,势必是另一个样子。

他改革造纸术,用树皮、麻布与鱼网。

这让我觉得,耒阳是个盛产树木、棉麻、布料与鱼的所在,应该还有许多的竹子吧?

《三国演义》里,庞统在那里做官,百日不上班,张飞过来要骂他,庞统一天之内,断了百日所有公案,张飞拜服。

当然,这故事大概是虚构,正史上类似的故事,发生在蒋琬身上。

但耒阳确实出过好官。

传说1248年前,垂老的杜甫在耒阳,被洪水所困;耒阳聂县令雇船来接他,赠送牛肉白酒。杜甫太饿了,一晚上吃完了,年近花甲的肠胃撑不住,过世了。

虽然间接撑死了诗圣,但这位聂县令,也是个雪中送炭的好人了。

从蔡伦到聂县令,耒阳似乎从来不算个富裕的地方。历史有关他们的记载,也多是树皮麻布渔网竹子洪水牛肉白酒。

但从蔡伦到聂县令的事迹,都对文化颇有贡献——至少是态度上的重视。

说到杜甫之死,顺便说说杜甫。

杜甫在耒阳,牛肉白酒醉饱而死,很适合他颠沛流离的一生。

《新唐书-杜甫传》很明白地,写了杜甫诸多倒霉情状:

少贫不自振。

少年时穷光蛋。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北漂去长安,考不中公务员,估计住地下室吧。

安史之乱,避走三川。

安史之乱,逃难。

为贼所得,亡走凤翔。

被安史反贼们捉住,逃亡去凤翔见到天子。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

年景艰难。

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都得亲自砍柴了。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杜甫草堂说来好听,其实是自己盖的茅草屋啊。而且众所周知,那个草庐可是一起风,就“卷我屋上三重茅”的。

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十天没得吃东西。乐滋滋吃烤牛肉和酒,死掉了,可能还是撑死的。

但《新唐书》里以此做结: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

就是在这乱糟糟的劲头里,杜甫还能写诗。

这才了不起。

我不是在歌颂苦难,但是,挺过去之后,这些苦难多多少少成了杜甫的财富,成就了他森罗万象的诗歌。他早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风格,不经历点什么,是不会“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

至少有一个大诗人认为,杜甫确实是因为流落饥寒终身不用,却还忠直诚恳地写诗,才得为千古一人的:

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您如果觉得这话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那我补充一句。说上头这句话的这位,与杜甫一样,也是经过了各色流离苦难,才成就千古一人地位的:

说这话的人叫苏轼。

千古说杜甫是诗圣,是诗史。

圣,是他炉火纯青的技法,也有悲悯心肠。

史,是因为他就像一个伸到盛唐的镜头,记录下了那些动态与声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千古以来,中国人类似的辛苦,实在太多了。

好诗就是因为真实,因为底层人民千年不变的哀愁,而格外动人。

中国人历来很辛苦,而又擅长苦中作乐。

所以有蔡伦改革树皮、麻布与鱼网,让人民可以书写记录。

所以有杜甫的长诗,记下了苦难之中,人民的苦难与奋斗。

孔子笔削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乱臣贼子,怕的不是孔子跑过去,像吃脍似的撕了他们吃掉,而是记录与传播。

有了蔡伦的纸,有了杜甫的诗,记录就更方便。

毕竟安禄山史思明再气焰熏天,都有过去的一天。

重要的是,将当时的一切苦难,挺过去,记下。

一朝一代的是非曲直,记得越久越清晰。

最后的赢家,总是时间与生活。

挺过去,记住,就是一切。

Viva la vida.

作者:张佳玮(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88764639/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8635/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