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普通人应该了解的投资理财风险,这 2 条是重中之重

普通人应该了解的投资理财风险,这 2 条是重中之重

作者:李晓

1、机会成本。

小明好不容易攒足了几百万够首付的钱,现在到底该不该在北京买房?小明的父母和各路亲戚表示,买,必须买!房价只会涨不会跌,岂有不买的道理!

且不说中国的房价是不是铁定不会跌,就算不会跌,傲视纽约伦敦的大北京的房价,在政府严控和雄安分流的大背景下,还能有多少上涨空间?

相反,如果小明花些心思,把这笔钱好好做理财,取得年化 10% 的收益或许不是难事。运气好的话,给身边靠谱的创业的朋友做一笔天使投资,那笔钱或许能翻上几倍(几十倍、几百倍……)。

所以,即使房价真的不跌,把自己全部积蓄押在首付,而错过了 10% 或者更高的投资收益,这中间的潜在损失,就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隐性成本,不会造成直观的损失,但不容小视。对于我们每个人,我们所拥有的资金,其实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我们所拥有和可调配的资源。投资,也可以看成是对这些资源进行配置。

对于小明来说,除了投资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其实还有另一种选择,就是投资自己。念一个有含金量的 MBA,完成那个自己渴望已久的职业转型;相比起将全部家产「套牢」在首付里,每月辛苦供贷,失去了「环游世界」的机会,或在想辞职时可以毅然说声「老子不干了」的资本,哪个选择对小明的人生更有意义呢?

对于许多打拼在一二线城市、心怀梦想的「小明」来说,财富的原始积累不仅仅是钱的账面增值,而是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前者是标,后者是本,做投资时要想想自己有没有本末倒置。

2、噪音处理。

P2P 理财产品还可以买吗?一定有人告诉你千万别买啊。某某平台卷钱跑路的故事难道你没听过吗?

但我说可以买。尤其是在出现了平台跑路,政府加强监管和行业整改后。那些股东背景雄厚、拿全了牌照、风控能力过硬、预期回报合理的平台,是值得信赖的。

7%-10% 的收益、便捷的操作流程,相比只有 4%-5% 的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还往往很暧昧),绝对有投资价值。只要做到适当配置,不投入过多资金,不集中只投在一个平台上,风险相当可控。

再比如,你的理财顾问跟你强推 xx 基金,说基金管理人历史业绩如何优秀、这款产品如何热销,你这一分钟不买可能就错过了。但这些可能都不是有价值的信息:

(1)历史业绩优秀可能是处在一个水涨船高的市场,而现在市场已经变了。又或者你看到的业绩是该管理人另一个策略的回报,而你投的这款产品是他们新建的团队做的新策略,两者没半毛钱关系。

(2)产品热销有很多种原因:可能是管理人机构大牌,吸引许多小白投资者,并不代表实际操盘的团队的投资能力。亦或者,该基金给的销售分成给得特别高,理财顾问都倾力推荐,所以卖得好。什么样的基金会给高销售提成呢?往往不是那些真正优秀、不愁募资的基金。

用以上的例子就是要说明,投资本质上是基于我们获得的信息进行判断。要做好投资,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一是提高信息质量,辨别和过滤低质或低效的信息;二是增强判断的准确度。

后者需要经过长期锻炼和结果反馈,是专业投资人担心的事。但作为业余投资人,可以花些精力在前者。因为我们所获得的信息往往是散漫的、非系统性的,因此尤其需要降噪。凡事多想想为什么,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有一个知名的基金经理说他做投资有一个「反向指标」:他有一个完全不懂投资、仅凭「道听途说」买股票的姨妈。所以每次当他姨妈跟他热情推荐某股票时,他就会回去做空这支股票。虽是玩笑话,但希望大家都不要做那个姨妈:)

来源:知乎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5422/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