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对于春节,我的一些肤浅观察

对于春节,我的一些肤浅观察

我已经五六年没回老家过年了。这次,我和以往一样,是在北京过的年。

人多、票难买。

最重要的是,我妈退休后就来我这边了,加上家里几位长辈去世,更没有回去的动力了。

所以春运啊、火车票啊、年味啊,离我越来越远,已经很难体会到“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那种快乐感觉了。

这几天的主要活动就是出门逛吃逛吃,一大感受是——

北京春节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是景点人多,而是举家在北京过年的人,越来越多。

几年前如果春节出门,北京简直一座空城,路上行人、车辆很少,路上疾驰而过的大部分都是公交车,空空荡荡、冷冷清清。

一反平时堵城的常态。

这一两年,我感觉路上车虽然少了很多,但也一直没断过;商场超市电影院,人熙熙攘攘,特别热闹。

而且基本都是扶老携幼,一大家子一起出来玩。

这边春节真的越来越有人气了。

想想原因,可能是跟我同辈的这代中青年们,基本都在北京扎下根了,买了房、生了娃、事业稳定。再加上爷爷奶奶那一代的长辈们,渐渐去世,而父母们呢,又大多退休了。

以往春运呢,是从大城市往家里赶,现在是逆着来,父母们从家乡赶来大城市,跟儿女一起过春节。

甚至就留在这边了。

二.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说,看一个地方的房子能不能买,可以春节时多观察一下。如果这个地方平时特别热闹繁华,春节时冷冷清清,说明人口持续流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淘金。

城市发展很快,房子就值得买。

如果一个地方平时人很少,但春节那几天挤爆了,去KTV唱歌都没空位,说明本地提供不了太多就业岗位,大家都在外面讨生活,只在过年时回家看看。

这种地方房子就买不得,找不到太多接盘的。

我觉得蛮有道理。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家乡是哪种情况。

不过咧,时势在变,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以往人口外逃的地方,现在兴许不一样了。

拿河南来说,大部分地区青壮年都在外面打工,留守老人儿童特别多。

典型的“平时冷清、年节热闹”的地方。

但最近一些年,河南发展还真的是突飞猛进,各种制造业回流,以前河南人到深圳富士康打工,现在在郑州家门口就有富士康。

我几个朋友去郑州出差,感叹变化太大,硬件设施简直不输北京国贸。

当然软实力方面确实还差很大一截,这个得慢慢追。

但也说明了,地区发展确实很快,经济在崛起。

三.

不止是郑州。

这次看春晚、看元旦晚会的一个感觉是——

好几台晚会搞了分会场,贵州啊、三亚啊,都很漂亮,现代化的地标建筑美的不得了,各有特色。

不再像以前一样,一提到贵州什么的,就是原生态、唱山歌、扶贫了。

对了,这两天三亚的飞机票价也很“漂亮”啊,到北京听说翻了好几倍,去大东北的票价快两万了。

同一时间从美国飞回来的价格也不过七、八千,是这个的一半还不到。

…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好可怕。

再看一张图,是财新做的一张动图:

成都、重庆、武汉、郑州,这四个城市是持续有新人口流入的。而且主要来自周边小城,或者是大城市回流。

挺有趣的,我聊房价时,这几座城市(除了重庆)的小伙伴,抱怨声都挺多。

开个脑洞。

未来会不会有一天,北上广这些移民的下一代,都没有家乡的概念了,认为京沪广深才是他们的家呢?

而没来北上广深的人,随着郑州啦、武汉啦、成都啦这些中心城市的崛起,也能留在家乡工作了,不用千里迢迢去打工。

春运大军的概念,也会慢慢消亡吧。

到那时候,咱们的城镇化,应该也就差不多了…吧。

虽然不知道要等到啥时候…

Ps.

你过年回家,觉得家乡有啥特别大的变化么,一起聊聊?

PPs.

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这一年来贵州的存在感越来越高了…

无论是看晚会、看纪录片、看新闻,哪儿都少不了它。

是我的错觉么?〈( ゜。゜)

来源;越女事务所 WeChat ID:ynducai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4136/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