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请不要捧杀年轻人

请不要捧杀年轻人

相信年轻人,与捧杀年轻人只有一线之隔。原因很简单,创业的失败率实在太高了。投资者可以遍地撒网,投资100个成功1个就可以成功回本,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时间、他们父母的血汗钱,可能就全部毁了。

“知道”(nz_zhidao)告诉你,我们该如何看待年轻人创业。

最后一批90后刚刚成年,00后已经登上新时代的舞台。近日,在国内某档青春脱口秀节目中,16岁的00后CEO喻言一言不合疯狂吐槽成年人:“当我拿几十万上百万的投资和奖金的时候,很多成年人还在打着王者荣耀,拿着基本工资,过着十年如一日生活……”

喻言的底气从何而来?原来她创办了一个叫诺亚大陆的网站,该网站据说要把马化腾的微信和马云的淘宝掺杂在一起,并拿到了当当网CEO李国庆的第一笔融资100万元。现在,她的公司诺亚大陆号称估值已经达到了1250万元——虽然它一直只是一个“空壳”公司。

喻言的演讲视频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年轻人的无知无畏;也有人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面对口出狂言、唯我独尊的年轻人,成年人的“包容”实际上是一种“纵容”和捧杀。究竟该如何看待90后、00后的创业潮,以及创业者的张扬个性呢?

年轻人的创业潮

喻言参加的节目,主持人撒贝宁在最后总结道:“虽然我不认可你的大部分论断,但我同意你刚才说的一句话,小孩子创业怎么了,大人创业有的时候,也是孩子气。我就见过一个叫马云的人,站在我的身边跟我说,我对钱没有兴趣!创业有时候也要有‘孩子气’般的勇敢与执着。”

的确,年轻人的勇气、锐气、朝气和那种无所畏惧、敢为人先的魄力,是年轻最宝贵的价值。因此,在这几年兴起的创业潮中,不少90后、00后也参与其中,他们以马云、马化腾、扎克伯格为榜样,认为下一个影响世界的独角兽公司将从自己的手中诞生。

青年作家蒋方舟曾在文章中描写过这股创业潮。她写道:“似乎网龄超过五年,年龄低于三十,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知道KK,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据说那时最火的段子是:朝阳区开咖啡馆真是太难了,楼上楼下爆满跟庙会一样,聊的热火朝天,全都是5000万朝上的大手笔,一晚上范冰冰各桌加盟了至少15次,但有消费的,不超过5桌,全都在蹭冰水喝,玻璃杯口都磨成毛玻璃了。

创业潮的兴起,一方面是年轻人的无知无畏,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时代制造的幻觉:每个人好像离成功仅仅一步之遥。移动互联时代涌动的蓝海机遇,让人觉得哪里都是风口,少数成功者的故事收获了压倒性、垄断性的传播力。打开朋友圈,几乎每天都有融资消息,每个人传播着谁谁谁成功的创业故事,好像谈笑间钱就滚滚而来,挥挥手公司就能纳斯达克上市了,自己离马云、乔布斯仅仅就一步之遥。“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每个人争先恐后,生怕错过最后的班车。

整个社会都在讨好年轻人

创业潮的兴起,最后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整个社会在不断讨好年轻人。这同样是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后喻文化”的时代。

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书中,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代。在“前喻文化”中,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这主要发生在农业时代,农耕技术基本都是靠长辈向晚辈手把手教学;“并喻文化”中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由此进入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的“后喻文化”时期。“如果说过去存在若干长者,凭着在特定的文化系统中日积月累的经验而比青年们知道得多些,那今天却不再如此。”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90后、00后、10后掌握着互联网的话语权,他们所关注的就是互联网的热点,他们的兴趣就是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创业者千方百计地想要赢得年轻用户。许多投资人也认为,如果90后、00后为CEO,就一定能够更精准地了解年轻用户的痛点,成功几率就更大。所以00后CEO李昕泽才如此“大放厥词”:“我们公司是中国00后第一个自主运营的公司,(我这个年龄)做CEO感觉很正常。可能一些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他们就没法了解互联网,因为已经老了。这时候呢,我们又能够了解互联网,又跟他们一些观念上比较相同,所以我们可能吃的香一点。”

放眼全球,的确也有极其少数的年轻创业者成功的故事。14岁的Banerjee:发明了盲文打印机,使原来需要至少 2000 美元的盲文打印机价格降至350美元,帮助了2.5亿的盲人,还拿到了英特尔的融资!16岁的Casey:9岁成为了专业手机app开发工程师,12岁时便创立了自己的手游公司,发布的第一款游戏就在爱尔兰的AppStore里排行第一,现在他的公司已经是爱尔兰最成功是手游公司之一。

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媒体不断曝光某些90后、00后神奇的创业故事,《xxx在xx分钟内敲定xx千万的投资》《22岁,天使轮估值过6亿,将颠覆整个xxx行业》《90后美女CEO进军旅游业,xxx15分钟定投》。在媒体或他们的自我描述中,他们年纪轻轻就身价上亿,他们赢得了谁谁谁几百万几千万的融资,他们将颠覆整个行业……



不要利用和炒作年轻人

可实际上,相信年轻人,与捧杀年轻人只有一线之隔。原因很简单,创业的失败率实在太高了。投资者可以遍地撒网,投资100个成功1个就可以成功回本,但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时间、他们父母的血汗钱,可能就全部毁了。

创业的失败率有多高呢?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说,“世界有创业文化的国家,以色列和美国等等,也就是5%的成功率,中国其实5%都不到,说九死一生都太好听了,九十九死一生才是真的,这是很正常的。”

因此有人做了这样一个形象的譬喻。就像是在大海中发生了一场灾难,一船人掉在海里死亡。我们的媒体乘着快艇过去,用探光灯朝向海面照去,一眼望去全是死尸。突然发现有人还活着,赶紧把话筒伸过去问:“请问你是如何成功的?”这就是光鲜亮丽创业故事由来,背后堆积如山的“尸体”你是看不见的。

Kiip的联合创始人Brian Wong在《华尔街日报》专栏写下一段话:“创业的人都以为自己会像甲骨文公司创始人埃里森一样,能拥有两个热辣的妹子、一艘游艇和一架直升飞机,从此踏入幸福的人生。但现实却是,即使他侥幸创业成功,接下来也很可能是年纪轻轻就烧光积蓄,失去资本市场的信任,落入万劫不复的平庸。”也就是说,即便你侥幸创业成功了,但能够上市的却是万分之一的概率,即便上市了,但真正像甲骨文这样的公司的,也只有10%。从创业到成功的上市公司,就是百万分之一。买彩票还可能靠运气中奖,创业却不能只靠运气成功。

因此,与谄媚年轻人的报道一同进行的,是年轻人创业失败的种种新闻:《90后CEO,从估值5千万到一无所有,资本不信眼泪》《坑了170名员工,败光500万,CEO跑了,这只是创业公司倒闭潮中的一个样本!》《“95后霸道女总裁”创办公司估值曾达6000万,却在一个月内裁掉将近70人》……投资者拍拍屁股走人,但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则忧心忡忡指出,“(盲目的)创业运动弄不好会再次洗劫中产阶层”。

总之,成年人当然应该多多鼓励年轻人,呵护他们的梦想,保护他们的朝气和勇气,但千万不要利用和炒作他们——许多投资者只是将90后、00后的标签转化为可供变现的注意力资源。无知无畏的年轻人很容易在种种不负责任的鼓动中迷失了方向,他们的勇气、锐气、冒险精神与狂妄、幼稚、贪婪,只有一线之隔;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与玩概念、博眼球、眼高手低、夸夸其谈的投机主义者和机会主义者,也可以是毫厘之间。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的90后创业者已经太多了,请不要再捧杀00后了。

来源:南周知道 WeChat ID:nz_zhidao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348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