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关于HIV:了解越多,害怕越少

关于HIV:了解越多,害怕越少

我接触过的HIV感染者有三个。

第一个是不在一个城市的网友。

某天,他突然和我说,“如果有人和你做完之后告诉你他是HIV感染者,你会怎么办?”

我说,“呃,我可能会立刻走人吧。”

然后他打电话过来和我聊了很久,他说他是。

我紧张得嘴有点发苦。

我当时的托词好像是,在感情开始之前就让它经受这种考验,有点不太合适。

但这种情况下,建立了真实的感情之后再说这件事貌似更不合适。

这也是很多感染者在感情上会面临的一种困境,遇见心仪的人到底是提前说还是之后说?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说HIV。

当时的我知道HIV的传播途径,知道HIV无法被治愈,知道HIV的病毒分子小到能穿过安全套。

关于别的内容,也只是一种浮于表面的了解,一点点侥幸,以及恐惧。

第二个是合租室友。

搬家之前,他突然说要找我聊些事情。

而所有突然要找你聊些事情的开头,基本都不会是什么好事。

在客厅,他坐沙发,我坐凳子,面对面。

他说,“我想和你说的是我前几天去体检,发现我已经感染了。”

而一个月之前我和他有过一次亲热,但没有进行到最后一步,之后也没有再有过。

我前两天刚好做了定期检测,快检结果是阴性。可听他说完之后,我依然真实地腿软了,强装镇定继续和他对话。

我每三个月到半年去疾控中心检测一次,见过宣传资料上写过拥抱、接吻、共用餐具、共用马桶之类的行为不会传染。但是我当时仍然止不住在想,万一呢,万一呢?

当感染者活生生地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大部分的人第一反应就是害怕。

而我当时作为一个自认为对艾滋病有所了解的人,依然不能停止那种恐惧。

于是我后来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人妖魔化艾滋病,纯粹是因为不够了解。当你足够了解HIV的传染机制和概率的时候,就不会因为飞机有可能失事就不去坐飞机一样去过分畏惧HIV携带者。

第三个是喜欢了很长时间的一个人。

在他告诉我的时候,我对于HIV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因为用了安全套,我基本不担心上一次性生活他有没有传染给我,而是更担心他现在的情绪,担心他有没有开始吃药,担心他之后的人生如何安排。

到这时我才觉得,两个人是不是互相喜欢比有没有感染HIV更重要。

Wiki百科上关于艾滋病的感染几率

从表上可以看到,哪怕是无保护的性行为,传染率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高。因此只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几乎就不会发生传染。

而对于稳定服药之后的感染者,其体内病毒含量本身就会降到一个难以检测的水平。假定对方是已稳定服药的携带者,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的话,感染概率和你出门被陨石砸死的概率一样,因此才有未感染者愿意与HIV感染者恋爱、生活。

不是要吹嘘HIV无害,我只想说它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不是感染者对你哈口气,你就会被感染。(可即使概率小,性行为中依然要使用保护措施。)

希望大家在性生活中使用安全套的同时,不要过分害怕HIV。

记住这句话:传染的关键是任何带有足量病毒的体液交换。

本意不是写一篇概括所有HIV知识的科普文,但看的人越来越多,在这里多说几句。

1.高危人群(性生活较为丰富的人群)尽量定期三个月检测一次,性生活中务必使用安全套;

2.现在HIV药品的副作用已经减小很多,不需要等到CD4降到某个数值以下才需要开始服药,检测出感染就能服用,降低病载的同时降低传染的可能性;

3.洁身自好很重要,但不是感染者都不洁身自好,很多人确实只是单纯的受害者。性本身没有什么龌龊的;

4.暴露后,72小时内服用HIV阻断药可以有效防止感染;

5.对于HIV感染者,国家免费发放HIV药物,稳定服药的携带者的寿命与普通人没有多少区别;

6.现代医学已经可以通过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同时男性感染者的精子也可以进行脱毒处理。也就是说,HIV感染者可以生出健康的宝宝;

7.关于“HIV的病毒分子小到能穿过安全套”这件事情:因为乳胶安全套存在五千到七万纳米的空隙,而HIV病毒的直径是120纳米,很多人会误(着重号)以为能穿过。而实际上,病毒能否通过某个孔径的最重要决定因素其实是液体的流动,即使安全套孔隙数倍于病毒直径,只要液体流动被阻碍,病毒颗粒也无法通过。就算能够通过,也是极少数,这个病毒量也无法达到感染条件。另,乙肝病毒的直径是42纳米。

来源:王苟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317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