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摩拜发布上海共享单车骑行报告:人均骑行距离1.8公里 高考第二日骑行量最高

摩拜发布上海共享单车骑行报告:人均骑行距离1.8公里 高考第二日骑行量最高

摩拜一直表示自己是拥有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的智能单车,还发布了一个大数据平台“魔方”,在单车骑行次数,单个用户的使用次数、单次行驶里程上积累了大量数据。

7月26日,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摩拜单车联合发布了2017年上半年度上海城市摩行指数。摩行指数都分享了什么数据?

如果你一直好奇大家在什么出行情境下,会选择共享单车?现在答案来了,使用共享单车最多的情境是“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接驳。

据上海城市摩行指数的显示,2017年上半年,在地铁站点周边500米的区域范围内,共享单车的停放占全上海总停放点位的51%。可以想象,今后地铁站的设计需要将共享单车的存放纳入考虑范围。

当然,你可以直观感受到的现象是,地铁站周围的“黑摩”消失了。

同时根据指数,80%的上海市民骑行距离在三公里以内,人均骑行距离1.8公里,在全国参与统计的城市中,上海是骑行距离最短的城市。

摩拜认为,这与上海地铁覆盖广、渗透高有密切关系,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共享单车接驳地铁的方式出行。

上海是拥有全世界最便利地铁系统的城市之一。截止今年3月份,上海地铁累计运营总里程达617公里(含磁浮),运营里程数世界第一,全网客流达33.97亿人次,居世界第二;目前还有216公里轨道交通新线在建,到2020年将形成超过800公里的地铁网络。

即如果地铁是上海的交通动脉的话,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

另外指数显示,松江上班最早,闵行下班最晚。早高峰出现最早的区域是松江区,23%的用户集中在7:00-7:30之间出行。

据不完全统计,松江区集聚着大量在这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每天清晨他们都要去往CBD开始一天的辛苦工作,因此松江区成为早高峰中出行高峰出现最早的行政区。晚高峰的区域则略有不同,闵行区则是晚高峰出现最晚的区域,20%的用户选择在17:00-17:30出行,作为中外环间的主要区域,闵行区集中着大量上海本地居民。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趣的数据。

夜骑最活跃地段?

上海素有“不夜城”的美誉,根据指数平台显示,共享单车在夜间仍然有许多活跃的骑行者。其中,大学路、徐家汇和田子坊是夜间骑行比较集中的商圈。在这些地方,火热的夜生活持续到午夜2点之后才逐步冷却。

骑行最多和最少的一天?

过去半年中,2月16日大年初一,是上半年度共享单车单日骑行量最少的一天,许多在上海工作的外省市居民,都回家与家人其乐融融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一天单车也过起了新年假期;而在今年高考第二天的6月8日,则是过去半年中,单日骑行量最高的一天,为了避免打扰考生,许多区域禁鸣喇叭,许多市民都选择骑车出行。

男女用户“之最”

长宁区的女性共享单车用户占比最高为48%,或许与长宁区集中了较多互联网公司的客服中心等女性集中就业的企业有关;金山区男性共享单车用户则有压倒性优势高达74%,则可能与以石化为中心的重工业产业格局有关。

从2016年底,摩拜开始联合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研究从这些数据,发布城市摩行指数,每半年更新一次。

当然,这些只是摩拜对外可以披露的数据,后台数据最大的功能更多在于辅助摩拜自己的运营调度,以及或许为政府部门的交通管控提供帮助。

除此之外,在前几天的一场演讲中,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还分享了几个有趣的数据:

我们在上海投入的第一辆自行车,被1975个不同的人解锁,奔跑了4850公里。

在中国摩拜没有出现之前自行车在整个交通出行比例是5.5%,现在因为有了共享单车,这个比例已经上升到11.6%,我们在不断的提升自行车出行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的比例。

2016年4月,摩拜最先在上海投放单车时提出,“让自行车回归城市”,而现在,单车出行确实已经成为城市出行的一个重要选项。

来源:界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8973/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