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

中产阶级为什么焦虑?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段故事:两套房贷两个娃,38岁被迫辞职入不敷出,是我不够努力么?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的讨论。目前三四十岁,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在体制外外企、民企担任中层的人群中,讨论尤其热烈。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中产阶级,始终觉得不安心不安稳,危机四伏的原因——职业生涯和生活水平要想保持现有水平不下滑好像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单纯就上面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就有很多:

1)如果没有提前预备,在职业生涯行进到某个高度,则时刻面临不进则退的局面。

比如一些金融机构的高管,动辄数百万年薪,这样的人,一旦因为各种原因离开目前的平台,要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非常难。幸福的高管彼此相似,不幸的高管各有各的不幸。机构就这么多,位子的数量是固定的。外来的人才要想在别的机构里面一进去就当高管,始终没有那么容易。

上面故事中的主人翁,如果提前储备一些业内资源,平时不局限在本身琐碎的工作中,即便是离开目前大型通讯公司,也可以在一些中型甚至创业公司获得好的职位。深圳初创企业这么多,通讯产业链如此之广泛,科技产业这么发达,如果说被迫辞职后连去哪里都没有想好,那只能说明在大机构的那些年已经把自己养废了。

时刻保持警惕和危机感,别被温水煮青蛙给迷惑,是职业生涯中许多人不容易做到的一点。有的职场作家说,要经常逼迫自己离开舒适区,挑战自己所未想到的局面,我认为就说的很不错。

2)除了职业规划之外,中产阶级最大的难关就是财务规划。

在上面故事中,主角在自身经济实体(尤其是现金流)不稳定的情况下,竟然连续加杠杆买房,并且还要了二胎,可谓不明智。在做这种决策之前,潜在的风险都没有考虑。

对于现在许多中产阶级而言,最大的风险就是缺乏对未来风险的认知。第一是认为自己的收入会持续增长,然后根据未来持续增长的收入来进行投资决策。第二是对经济大势不分析,比如说看到房价涨就认为一定会继续涨下去,看到现在公司所在的行业不错就认为行业会一直不错,看到目前资产价格的估值水平就认为若干年后依然还是这个水平。

简直是大错特错!

几十年前在东北大型国企当工人是多少人羡慕而不得的事情,谁能想到会有产能过剩国企破产职工下岗的事情呢?贷款30年买了大几百万上千万的房子,到了三四十岁失业了,贷款怎么还有人考虑过吗?加杠杆买房赚过钱,继续加杠杆就一定能成功吗?听别人说要投资股权致富,结果买了新三板股票套牢了根本出不来这些事情也不是一两例了吧?

这些都是问题啊!

该怎么做?

我身边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三十多岁,做到了金融机构不错的职位,想上去,上面的职位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难;想跳槽,看来看去看不到一个合适的,有职位的待遇不行,有待遇的考核压力大,还有文化磨合的问题;想自己干,离开了大平台,好像啥也不会,会投资的融不到钱,会融资的找不到项目。

所以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日常的工作之外,一定要想,假如我现在离开了,我能做什么养活自己?需要什么资源储备?

在大机构工作,事情和流程特别多,工作随便晃几下,几年就过去了。埋头工作,很容易错过对外界世界的跟踪,更加容易的是缺乏思考,对“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区域完全是陌生的,一片空白。当你只想着自己的工作时,你几乎没有办法却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哈佛大学一份研究显示,当你特别穷的时候,判断力和智商都会下降。实际上,当你特别没时间的时候,智商和判断力下降更快,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失败。

然而,当你跳出这一切,在放手了一些东西之后,你反而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机会。事实上结果往往如此。当年上学,学习成绩好的,过了些年,在体制内外当各种干部者有之。但是那些当年学习不好找不到工作的,被迫到社会上做生意也好创业也好,竟然有些人混得比前面这波好。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最后送大家一段话:

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实在太少;失败的路上最拥挤,因为许多人都被淘汰挤到了这条路上。如果你感到有很多人在跟你竞争,也许你正走在失败的路上。

来源:向小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5349/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