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海拾贝 文摘 从虎扑鉴定师到莆田批发商,我和中国仿鞋网络里的各个角色聊了聊

从虎扑鉴定师到莆田批发商,我和中国仿鞋网络里的各个角色聊了聊

“看男人,就得看脚。” 当朋友语重心长地说出这句话时,我怀里正抱着一双七十块的茵宝板鞋。在那个遥远的炎炎夏日,这双大牌板鞋萌发了我的爱美之心,只想奋不顾身地将它带回家。

大概一个月以后,这双鞋就被穿得再也分不清左右脚了,每天出门都可以按照心情随意选择。毫无疑问,我花七十块钱买到的是一双我国某沿海地区制造商仿冒的大牌产品,质量极差。生气之余,除了把这位朋友从 “造型参考助手” 队列剔除,我还告诫自己再也别花这冤枉钱了。

但是这两年随着朋友圈的微商泛滥,低价仿鞋和高额正品之间的价格真空似乎已被填满。有些仿鞋比所谓的免税代购都贵,而不停增加的复刻与各种渠道的工厂折扣,则让整个生态更加混乱,你已经无法简单地根据价格或卖方资质去辨别真假。大量产品背后,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正在或已经形成。

前些日子,我看见好几个哥们儿都穿着 AJ4,走在路上潇洒至极。这鞋目前售价3000块左右,还不定能买的着。一番询问,原来他们集体投身莆田仿鞋圈,用350块的价格实现了 “飞人梦”。而最棒的是,此鞋穿在脚上与真货无异,就连脱下来也几乎看不出破绽。

我找到其中一个聊了聊。

VICE:鞋龄多久了?

Seris:没有很严谨地算过,那个时候没这个观念。06年买的第一双球鞋,Air Force 25。当时我们那儿还流行各种国产品牌的板鞋,我穿着这双鞋上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有这么高的回头率。

所以为了虚荣走上了球鞋道路?

也不算说是走没走上吧。当时还不太懂鞋,所以被我操了一个寒假的水泥地之后,气垫几乎都报废了。那个时候八百大洋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现在买了多少鞋了?投入贵吗?

诶,我上一段还没说完呢。那个年头的知识来源还是 《扣篮》 之类的杂志,一个星期吃方便面也得省十块去买一本。这是真爱。

算到现在买了二三十双了。大学之前的几乎都在六七百,毕竟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后来贵一些的两千。

买仿鞋吗?

球鞋的话,不会。但会买一些市面上很难买到,自己又特别喜欢的老款鞋。我会越来越看重一双鞋的意义。但不得不承认现在的仿鞋看起来真的很让人心动。

鞋也能有意义?

对啊,比如说 AJ11 “space jam” 上印的45对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差点给文身上了。或者经典的 Air Force 让我想起除了读书就是泡在球场上的岁月,也时常让我去思考人要怎样去进步。

你还能想到这些?

人是要穿鞋才能行万里路 (原始人可能不需要),所以鞋永远是在路上陪伴你最多的物件。潜意识中会觉得一双鞋款就代表了走过的不同时期。不过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都比较难有机会穿自己的鞋了。会慢慢变得远观而不亵玩吧。

看来,鞋里的门道实在不浅。有人拿样,有人着迷于款式配色,还有人将其代表自己的人生阶段。但可以确定的是,仿鞋之所以与其他山寨服饰泾渭分明、独成一派,肯定是有道理的 —— 这么说吧,做仿鞋的微商不少,但你没见过几家只做短袖的吧?这就是利益所在。

当我问到现在的仿鞋是否还像以前那样质量奇差时,他给我推荐了一个叫做虎扑的论坛。他说,现在真鞋和仿鞋的差距在渐渐缩小,质量好的仿鞋甚至可以充当真鞋售卖。在这个论坛上有一群鉴定师,他们每天都在帮人鉴定鞋的真伪。

虎扑是一个设有 “运动装备鉴定论坛” 的网站。而诸如阿迪达斯、耐克、乔丹这样的大牌,几乎构成了仿鞋的主要市场。你在论坛发布自己所购买的装备的详细照片后,各路热心高手会通过观察鉴定出你是否购买到了仿品。据说这些高手积累了大量经验,对各种鉴定要点烂熟于心。

他们植根论坛,拥有一套自己的行为模式。比如自发组织的非官方团队 “鉴定团”,即使达到在线时长、鉴定质量等标准的鉴定师,也得经过考试和票选才能进入。他们在球鞋圈子里有着绝对的话语权,却在网络上留下简单一句 “真” 或是 “假”,就切换到下一个帖子进行鉴定。他们神秘,又与球鞋玩家毫无距离感。

我找到了虎扑装备鉴定版的版主,他还任职于一个鉴定 APP。想要知道鉴定师是怎么回事,他一定可以给出最合理的答案。

VICE:你好,可以介绍一下自己吗?

89:大家在论坛里都叫我89哥。我鉴定的种类比较多,衣服鞋子和部分配件都行。至于品牌,国际一线的基本都会。耐克、阿迪、新百伦、安德玛、锐步,还有一些。鉴定过的鞋子数量可能都不止十万了。总的时间应该五年以上,具体也忘了。

鉴定师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就我自己来说,起初也不知道球鞋还能鉴定,后来偶然看到了别人的教程就开始了。前些年我在裕元鞋厂待过,所以对工艺还算比较了解。但是鞋标字体、对位规则这些鉴定要点也是后来在论坛里学的。不停地鉴定积累经验,会发现很多东西万变不离其宗。不过假货日新月异,半年不关注估计就掉队了。也许每个 “鉴定师” 的鉴定要点都不一样,因为全是自己摸索的。但最终结果都相同:假的永远是假的。打引号是因为装备鉴定师不太被认可,既没有证书也不是行业,很尴尬。

你会鉴定出错吗?

会出错。一方面拍图画质渣,影响判断;一方面人毕竟不是机器;再就是假货更新了 —— 突然出来一批很好的仿鞋,可能滞后几天才能发现破绽。不过一般不会把真货看成假货,假货看成真货的概率会大一点。因为谁也不知道新出厂的仿鞋是什么样子,只有看过了别人发的帖或者自己买了才能发现破绽。所以只能说,先有假货,我们才能找到破绽。

现在的仿鞋产业到底怎么样?

仿鞋越做越真,真鞋越做越渣。假鞋为了赚钱肯定越做越好,而真鞋用料虽好,但做工也变得随意了,真鞋的脚感和某些高质量仿鞋比起来也微乎其微了。毕竟是一双鞋,不会有太多科技,以现在的造假技术来说,用脚感做对比早就不靠谱了。

你为什么去做鉴定这个事儿?

出发点是帮人吧。这个事儿本来就没利益,我也没广告没开店,这么多年义务习惯了。有了 APP 收编,今年算是有福利了,但是更多的人都还没有福利。希望鉴定这个事情越来越规范。不说获利,起码给更多的 “鉴定师” 一个安慰奖也好。

最后,89又说了说圈子的现状。他正等待着下一批对这事儿抱有热情并愿意投入精力的鉴定师们成长起来。我让89发点藏鞋的图片,他说自己没什么好鞋,不如给张当年打球的照片,因为 “现在的自己已是大叔,已经到了看别人打球都会累的水平”。

这张照片生动地描绘出了一个篮球少年的生活状态,十万次的鉴定也显得确有热爱在支撑其事。但深挖下去,我很难不问自己,“真的有那么多仿鞋吗?” 鉴定师处在整个流程的末端,他们只能用一个真或假字为整个购买行为定性。我想知道,这条产业链的上游是什么情况。

我联系到一位深耕莆田多年的批发商。他的货甚至会外销到其他国家,在专柜出售。而作为仿鞋界的话事人,他手里握有许多淘宝、微商的分销渠道,是最了解这个产业的人。

VICE:你每天都干嘛呀?

匿名:我是批发商,平时就接单、叫人去仓库配货。如果仓库没有囤货,就联系准备制造材料,直接给工厂下单,到晚上他们就会把货送过来。所以差不多是一个人负责一个公司的事情了。

生意如何?

今年卖得比较差,每天只有350双左右,前几年每天能卖600双以上。现在淘宝不好弄了,微信卖得挺多。其实那都是品质差的,好的都在市场上卖。

仿鞋好像莆田特出名?

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不过主要是莆田。比如说安徽河南生产的,才卖60到80块,这个价格在我们这儿连成本都不够。主要还是因为早年莆田有阿迪达斯和耐克的代加工厂,所以技术方面相对比较好。

莆田鞋的真实价格是怎样的?

仿鞋价格都不贵,100到500块的都有。比如说 AJ11,真标真碳的价格都在430左右,一个碳板的成本都快200了。主要看商家怎么卖。即使同款不同色也有价格差异。

仿鞋产业大吗?

我们市里面做仿鞋的大大小小加起来最少五万家。以前有人统计过,一晚上销售额在2亿。白天接单,晚上统一发货。堵得摩托车都走不动道。

为啥要晚上发货?

被抓呀,记者暗访什么的,人就出事了。莆田出过很多事了,所以我都不让外地客户过来。像我这种一出事就是侵权,几百万。不想给那么多钱就去坐牢,再把你库存的鞋子都没收走。但我们的很多资金都在库存里啊。

你一次做这么多鞋,如何预判具体某一个款式的销量?

那得看客户,或者说市场需求。比如原厂出了新款没,说不准的。

新款的技术要求也挺高吧?

技术都不是问题,有人要,多大成本都有人去做,但是卖不动你成本花太高也没用。一些技术全套设备下来几百万。

鞋的质量呢?

之前不就有一个记者曝光的视频嘛。拿真鞋和仿鞋去鉴别,差不了多少。除了那种质量太差的,否则大部分你叫技术人员看都看不出来。其实莆田很多仿鞋都可以过虎扑的鉴定,特别是 AJ。比如鞋底和真鞋的确差几毫米,不过也没人吃那么饱用卡尺去量。记得前几年我一个客户用1380买了一双正品。我后来发给他一双作对比,直接就被他买走了,说跟正品一模一样。所以很多时候,真鞋和高质量仿鞋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价格。

那你自己也会穿吗?

会穿,还挺多的。在莆田就算你穿正品也有人说你是假的。说实话,你穿正品我也看不出来,鞋子得脱下来看细节。

你们一般都卖哪儿去?

天猫我不敢说,淘宝基本都是,专柜有真鞋也有仿鞋。专卖店找我们进货的也很多。我旅游的时候也会进专卖店看看,很多都是假的。质量差不多,价格差那么多,商人是赚钱的,管你真假?所以在我看来,大街上十双里面起码八双仿鞋。

有空再聊啊,我十二点才睡起来,差不多这时候开始要忙到凌晨。

我看看表,现在才四点半。

仿鞋产业比我预想得大多了。在莆田,做仿鞋的人已经多到甚至有了专用昵称:“阿冒”,也就是 “冒牌货” 的亲切叫法。他们用各种手段满足下游的胃口,比如 “异地上线”。即在莆田发货时,始发地填写上海、深圳,甚至国外,而消费者跟踪单号时,只能从填写的始发地开始查看 —— 这就意味着,你在朋友圈代购的海外狠鞋,说不定正躺在莆田某个阿冒的货箱里。

我赶紧查看朋友圈里那些已经被我屏蔽的代购微商,原来他们的日常里除了发鸡汤、晒货仓、自曝高薪的这三板斧以外,竟然还开发出了新的武器 —— 质量认证。他们可以提供各式小票,证明自己的货物是从国外代购。而略微搜索就能发现,这些小票也是由阿冒们自行生产的。

千万不要以为阿冒是寄生在实体产业中的蛀虫,他们在万千商机中寻味而去,对比各方条件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致富方法。对于出口外国的仿鞋,他们还会熟读另一套网络法则,组建团队运营外网的销售渠道。一位阿冒曾经在论坛上聊过自己的团队,“我说的都是比较小的团队的情况。”

他的团队核心是 SEO 主管,负责网络推广,其他人员有:网站架构程序员、熟悉欧美风格的美工、负责更新内容的编辑、发放外站链接的专员……阿冒们付出学习成本,只为更好地推广货物。机打小票和异地上线等等绞尽脑筋的招数,反倒也凸显了他们身上非常符合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一面 —— 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刻苦奋斗的生意人。

根据批发商之前的说法,他的仿鞋可以通过虎扑检测,这也就否定了整个鉴定团的存在价值。我打算了解一下鉴定师的工作流程,看看在如此汹涌的仿鞋狂潮中,他们是否真的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找到了虎扑达人杰西。从15年7月注册账号以来,他的在线时间已经接近4000小时,70000的回帖数量看上去也颇为惊人。除了在活跃度排行榜身居高位,他的留言板上全是类似 “大神,帮忙鉴定一下” 的求助信息。

VICE:你每天能鉴定多少鞋啊?

杰西:有闲余时间的话,每天100,200双。以前不忙的时候一天能看400,500双。

假鞋多吗?

真假一半一半吧。

鉴定鞋子的步骤是什么?

首要是鞋子的内标,部分高质量仿鞋还需要查看内底、鞋垫的刷胶、鞋盒的贴标之类。正品的特点都在鞋标字体、数字对位这些细节里。

会有无法鉴定的情况吗?有些卖家声称支持虎扑鉴定。

仿鞋做得再好,还是有细节破绽。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没有无法鉴定的。一般支持虎扑鉴定的都是嘴上说说,骗买家的侥幸心理不去鉴定。但一鉴定还是原形毕露。

仿鞋不停改进细节不就得了?

我没接触鉴定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事实是假的永远得不到正品的模具工艺。仿得了一处,却仿不了所有的细节,所以一定会有差距。我们就是在不停找出这个差距,这也是乐趣所在。

你是如何学习鉴定的?

当做在读书一样用心对比。我最初也是看网上的小教程,之后自己研究,找真鞋跟假鞋的细节,这样可以找出仿鞋喜欢使用的做工手段。不懂就问前辈。

现在已经很难区分高质量的仿鞋的真鞋了,而鉴定师也有卖鞋的。你们掌握话语权后,把仿鞋当做真鞋卖,其他人也无法分辨吧?

卖鞋子的不多,大多还是不卖鞋子。比如我也卖鞋,但我从来不会回复自己鞋的鉴定帖,都是交给其他人。鉴定不是专制,大家也都不认识,都有话语权。而且做鉴定的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所以不会出现自卖自夸的现象。学会鉴定应该当成自己检查自己鞋子的手段,确保自己的鞋子正品无误,而不是图其他利益。

听完杰西自信满满的回答,我终于把这事儿捋顺了:

仿鞋因为成熟的技术和庞大的市场,已经拥有了完善的产业链。从机打发票、鞋盒直到每个细节,它可以无限地逼近真货。去除品牌溢价和推广费用后,仿鞋经由各级代理流通到买家手里,于是我们可以拿到异常便宜又质量不错的好货。穿在脚上,根本分辨不出与真鞋的差距。但与此同时,真正的行家也可以通过仔细鉴定辨别出真假,他们爱鞋、懂鞋,追求着鞋背后的意义和快乐 —— 但那是与我们大多数人所关心的价格之间毫无关系的另外一个世界。

事情到这里,本就结束了。只为好看或拿范儿的人自然会找到他们心中最靠谱的卖家,而真正的球鞋爱好者则还是会去排队抢购正品,两不相干。可是仿鞋仅仅是淘宝商城的一部分,我还能经常搜索到贴着大牌标,却仅卖二三十块钱的其他衣物。难道我们的制造业依然如此卑微廉价,除了薄利走量之外没有其他出路?

我知道一家专做尾单的三皇冠淘宝店铺,他们的货品性价比极高,已经挂上了 “十年老店” 认证。每次的上新都会在一两分钟内被抢购一空。

店老板是个特有意思的人,他不仅告诉顾客自己走南闯北,却永远保持着对鞋的情怀,还会把减肥心得放在网站首页。刚加上微信想要聊聊,他爽快地答应了,“没问题,兄弟!”

今年,他开始自己制造皮鞋售卖,而且评价非常不错。也许他可以告诉我转型到自主制造是否具有美好前景,而在此过程中又会经历何种阵痛。

VICE:介绍一下自己?

老三:我叫老三,29岁,算是比较多淘宝店的尾单供应商,现在的自主新国货刚刚起步。

你现在在做什么?

2014年年底,我开始尝试做自己的产品,那是外贸行业空前活跃的两年。放弃的利润可以说7位数不过分。

为什么开始做自主国货了?

促成转型的原因有几点,最大的原因是有钱赚,但没有尊严。大家会质疑我的货到底如何。再就是现在工厂订单越来越少,打个比方,往常100块能收回来的,现在要150,而且还会搭配很多你不想要的东西。甚至有很大概率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材料容易在某种特定温度下爆掉,或者用和材料不匹配的胶水之类。

可能很多买家不知道,淘宝目前是一些 “行业罪犯” 的温床:有那么一群人,算上散客从业者可能不会低于5000人。他们以专门敲诈外贸店、收取保护费作为职业,不给就去举报封店。

对比一下自主国货和仿鞋?

仿鞋的产业比大家想象的要大,随便一个民房就是一个作坊,也有十多二十多人的小厂。

福建早几年有一些二代太子爷出来做品牌产品。他们送给我一双猪皮的凉鞋穿着玩,我在广东过了三个夏天还是好的,但是这个牌子最后还是倒了。我也经常有莆田的朋友送莆田篮球鞋,广东的朋友送广东货。对比起来,莆田的仿鞋只是聚集了相当多具备性价比的版本,更符合国人价格需求,所以才被抬得这么高 —— 得屌丝者得天下嘛。毕竟现在价格竞争很大,客户很多都是穿够本就行了的想法。

现在规模如何了?

自主国货只有5、6个款式,差不多一年销售3000到4000双。我本身的定位是小而美,更多关注产品本身,比如开发上游皮料渠道。不过现在竟然有朋友追随,这是我从没想到的。有位朋友已经一口气买了5双了。

有什么计划吗?

目前在筹划微商平台,包括实体店方面也有计划。我们有一个商会,平时散兵游勇,需要的时候资金聚合,脑力聚合。

投入如何?

同行最低入门水平都是30万的车,我还在开10万的。当然会羡慕,不过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有所克制,我们这种没有背景的屌丝,克制欲望才能有更好的机会。

做自主国货会碰到什么困难?

工厂配合度不高。例如店里销售最好的那款,不同的皮料在锰鞋的时候可能因为延展度的问题导致爆裂,所以我为了保证质量经常会来回换皮料。工厂就很烦躁了,觉得是浪费时间。现阶段国内的工厂没有变革动力,只喜欢一个款一种材料做几万双。而国家政策只会偏向比较大的品牌,我们这样的太小,放眼全国太多了。

做自主国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我现在都记得当时团队里面从上到下全部人都反对我。大家对于新国货还是非常不信任,原因就是客户不是专家,他们对很多行业标准不了解,也不想了解,只是想买一双结实的鞋子。

为什么很少听到自主做的国货?

很多卖家起点都不错,但在快速推广中,资金、人员、眼光、格局受限,造成了大批量的缺陷产品。

还没转型的人是大多数,他们怎么考虑的?

现在很多同行在转与不转之间犹豫。首先现在还能赚钱,而且可能还不算少,自然就没有足够的动力。今朝有酒今朝醉,老祖宗的话啊,一点都不错。市场永远都在变化,落后的肯定是吃屎,创新的可能也不一定能捞着什么,不过我觉得自己在做正确的事情。只能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有信心吗?

略有。我赌的是我们这一代和以后念过书的年轻人。赌他们越来越需要美好的生活,赌他们不再把自信附庸在奢侈品牌商,也赌他们会看到新国货的信任。中国汽车的路,现在不是也在这样走这么。

祝你好运。

谢谢你,我也是对过去做半个了断。

在和老三的交谈中,我觉得他是一个特爷们儿的人。比如说到转型的同行太少其实也是更大的空间发展,他立马回复,“我欢迎竞争,这样才不会让我们故步自封。输,也要是个爷们那样的输。” 我提议配一张在晨光中奔跑的背影,凸显自主国货的先锋英雄形象,他寥寥两句,“不装逼,我说的是实话。”

也许他能够带头冲杀出一条血路,彻底告别低价的淘宝货物,让自己的品牌名响彻全球;也许他会被各种意外击倒,在同行的宝马奔驰身后独自搭上最后一班公车。但他至少正在为国内的代加工厂们探索着一条新的出路,这意味着什么,谁也无法断言。

但是,自主国货的转型注定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因为这些玩家的第一桶金都不太光鲜。在聊完第二天,老三突然发给我一条信息,“你还是把基本信息都删掉吧,我担心工商上门喝茶。”

从仿鞋玩家、虎扑鉴定师,顺游而上到批发商,再到专心转型的淘宝卖家,我试着摸清了整个仿鞋的产业链条。可它只是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缩影,更多的变化波动正隐藏在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悄无声息地孕育。

下拉浏览这些说不清真假的半成品吧:








来源:vice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博海拾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ohaishibei.com/post/24177/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Telegram
返回顶部